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历史典故 > 正文

国强“走水尪”源远流长(上)

作者:黄志耀  文/供图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1-04-29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走水尪

  侯卿庵

  侯卿庵外景

  台胞在侯卿庵祭拜


  

        黄志耀  文/供图
  引子
  今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十一),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强“走水尪”民俗活动在平和县国强乡花溪火热上演,随着响铳的炸响,48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在冰冷的溪水里,以接力方式分别抬起“王公”、“王母”、“五显帝”三尊神像逆水飞奔,伴随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和溪岸两边信众的欢呼声,首届海峡两岸平和国强“走水尪”民俗文化节的序幕拉开了。来自台湾嘉义县的46名台胞参观了该活动,他们说:“场面太壮观了,国强‘走水尪’活动与台湾嘉义‘王灵宫’、‘炳灵宫’每年在海边举行的‘割水香’活动一脉相承。”那么台胞为什么对国强“走水尪”会赞不绝口呢?
  究竟国强“走水尪”有什么奥秘?为什么不管刮风下雨,都必须在正月十一进行呢?这里面究竟暗藏什么玄机?与台湾又有某种联系?下面就慢慢揭开国强“走水尪”的谜团。
  平和国强 “走水尪”的渊源,首先必须追溯到宋末元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话说宋末元初,蒙古族大军气势汹汹入侵中原,宋朝政权危在旦夕,宋帝赵昺为了做最后一搏,就决定将朝廷南迁。一天早上,当一轮红日冉冉从东边升起的时候,赵昺就带领皇宫人马启程了。陈概与弟、侄等随着宋朝大军护驾。陈概为平和陈氏三世祖,时为户部员外郎,他的父亲陈肇是宋朝的太尉,其祖父是宋代左丞相陈景肃。却说元朝入侵的兵马在占领京城后,得知赵昺带领小朝廷已经外逃,就组织兵马追赶,欲斩草除根。当元军侦察宋帝已经到达南方时,便进行围、追、堵、截。一天下午,宋帝在被元兵追杀到广东海边时,突然间,天空阴沉,霹雳一声震天响,赵昺看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心里暗想,自己气数已尽。他为了不被俘虏,毅然投向滔滔大海。据说赵昺在投向大海的一刹那,大海腾起滔天的浪潮。陈概看到皇帝投海身亡,护驾人员被打散,朝廷已经灭亡的事实时,便机智地带着一家人避开元兵的穷追猛打,辗转于崇山峻岭之间。
  话说一天晚上,陈概全家经过一整天的翻山越岭,已经累得筋疲力尽,正想找一个歇息的地方。陈概四处观望,却没有发现有村庄,只好继续前行。当转过一个山坳时,他发现不远处有一个破烂不堪的庙宇,近前一看,庙宇中写着“五显灵公庙”,他十分高兴,带领家人迅速进入庙宇中歇息。睡下不久,陈概在朦胧之中,梦见了一位大汉,长着三只眼,眼中时不时地放射出光芒,他对陈概说:“赶快带着家人上路,后面的官兵快到了!”陈概醒来时,觉得很奇怪,就迅速叫醒一家人,将梦中的情况告诉全家。经过商量后,大家觉得宁可信其有,不能信其无,否则会吃大亏,于是一家人连夜赶路。当陈概即将离开庵庙时,听到后面一响声,只见神龛里的一尊神像,长着三只眼正在摇动着,陈概觉得奇怪,仔细一看,正是他梦中所见的大汉模样,他当即小心地捧起这尊神像,然后速速离开。当到达对面山头时,只见刚才住过的庵庙火光冲天,陈概一家人看着火光,又望着这尊神像,好生感激,认为这是五显帝救了自己一家。于是接下来,陈概一家人就把五显帝视为恩公随身供奉。话说有一天,陈概带着一家人进入到平和县的大芹山一带,在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劫难后,终于来到平和县白叶金星所在地,当他看着山丘前面的一块平地十分开阔,就决定在此安居立业。
  却说陈概一家在白叶辛勤劳作,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也马马虎虎过得去。不觉间,十几年过去了,这时陈概已经年老,他认为在世的时间不多。一天早上,他召集众子孙,说:“经过十几年的打拼,我们发展十分缓慢,实践表明,这一块‘金地’不利于我们陈氏居住,估计是白叶金星地名与陈合不来,因为陈有木,木白就干,而且金克木,所以陈应该向下特别是大坑湖发展,这样木就会清脆,陈就会茂盛,而且现在局势比较稳定,陈向下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不久,陈概过世,他的子孙就纷纷向他处移居。他的孙子陈子成选择了良时吉日,也举家搬迁,后来就定居于现在的平和国强乡高坑村石盘,成为平和县国强高坑开基祖,这时护身神明五显帝也随着到高坑定居。
  却说时间就像车轮一样,滚滚而过,不觉间半年就过去。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陈子成请来了一位地理名师,他准备在高坑建一座楼。这位地理师来到高坑后,看了看陈子成居住地,他认为这块地理就非常好,非常有灵气,是“双龟”地。按照地理书言:如果在龟背上建一座楼,就形成 “双龟背印”,谁得到此地,谁就会大富大贵。但是,看到这块好地理后,地理师却不急于告诉陈氏,他想试试陈氏的肚量,于是他就假装找不到好地理,并且装成很不认真找的样子,他要气一气陈家,但陈子成一家却好生款待依然不变,丝毫没有怨叹。半年后,这位地理师觉得陈子成的确是一位好心人,日后肯定是一位有福气的人,于是他就把这块好地理告诉陈子成。陈子成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建楼的事就这样定下来。
  由于资金足,帮工多,一年后,一座小楼就建好了。建好楼,陈子成想再建一座庙宇,他要把五显帝这位恩公供奉起来,于是他把想法告诉地理师,这位地理师得知陈子成的想法,随即成竹在胸,因为一年多以来,他对这里的好地理已全部装在心里。一天下午,地理师和陈子成来到刚建好的楼前后看了看,地理师认为楼前的一个小山丘下地理不错,是一只雄鹰在展翅,于是他就向陈子成说:“此地非常好,是鹰地。” 说着,用手指着:“你看,那个就是鹰头,那个就是鹰背。” 陈子成详细一看,亦觉有道理。
  晚上吃饭时,地理师建议陈子成,说:“庵庙就建在山丘下,日后供奉的神明很灵感,能保佑黎民百姓平安。”不久陈子成听从地理师建议,就在此地再建了一间庙宇,名叫五显帝庙。
  庙宇建好后,高坑又来了一位地理师,他看了建好不久的五显大帝庙,就建议陈氏说:“此地是雄鹰饮水,供奉的神明每年一开春就扛出去戏水,这样神明会更加灵感;再说阳居是‘双龟背印’,龟也喜欢水。”于是第二年一开春陈氏就组织人马把五显帝扛出去,按照地理师指点的方法,四人扛着神明在小河边追打嬉闹,把整个神明弄得全身都是水。因为在水中走又扛着尪(闽南人神明也叫尪),所以人们就把它叫“走水尪”。原来地理师的意思,通过“走水尪”与“雄鹰饮水”互相照应,以增加宝地灵气。说来也奇怪,这一年高坑地面果然风调雨顺。于是接下来,陈氏就决定每年的正月十一日为“走水尪”活动日。
  后来庵庙增加了王公、王妈、王孙等神明,由于供奉的神明增多,神明“出巡”的日子也随着增多,原来只是五显大帝正月十一“出巡”,显得比较冷清,现在增加了王公、王妈、王孙等神明,就热闹多了。只见四位神明“出巡”时,前呼后拥,气派非凡。由于神明的增多, “出巡”日子又增加两天,正月初九、初十进行陆路“巡视”。四位神仙“巡视”结束回庵庙时有讲究,不管哪路神仙先回庵庙,都不能随意进庙门,必须在庵前等待全体神明到齐,初九由王公先进庙,依次为五显大帝、王妈、王孙;初十由王妈先进庙,然后是五显大帝、王公、王孙依次入庙门;十一日“走水尪”结束后由五显大帝先进庙,接下来是王公、王妈、王孙,700多年以来这个规矩始终都没有被打破。
  十一日 “走水尪”是三天“巡视”的高潮,这天早上四个角头分别选出8名壮汉,共32人。一顶銮轿由8名壮汉负责,其中4名扛轿,4名护轿。上午在各村寨“巡视”,了解一年来各社头喜、怒、哀、乐、善、恶等杂事,以便对人间除恶扬善。下午三点钟陆路“巡视”结束,便集中来到一个叫“渡船头”的河边,这时只见四位神仙分别坐在四顶銮轿上,面对滔滔河水,神仙们准备逆水而行。随着响铳的声音,銮轿全部扛到河中央,然后就在逆水中奔跑。数十名青壮年分布在河溪沿途,以接力方式分别抬起坐着“王公”、“王母”和“五显帝”三尊神像的“銮轿”,奋不顾身地飞奔在冰冷的河水当中。他们争先恐后,“銮轿”忽上忽下,左右摇晃,溅起水花阵阵如雄鹰击水。与此同时,岸上锣鼓喧天,礼炮齐鸣,掌声、喝彩声不断,场面十分壮观。
  善男信女摇旗呐喊,如癫如狂,如醉如痴,四位神仙看在眼里,喜在心中,自不用言表。
  由于河水深浅不一,有的齐腰,有的至心窝处,在这冷透骨髓的正月初,人们在家中还要用烘炉的日子里,轿夫们在水中却丝毫不觉得冷,有的还汗流浃背。四位神仙在人们的簇拥下,在逆水中走了大约1000米左右开始上陆路,陆路到庵庙还有1000米的距离,在水中走得最快还不算第一,因为陆路1000米也要奔跑,谁先到庵庙门前谁就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