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历史典故 > 正文

陆上运输——货运

作者:平和县新闻中心广告部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08-06-24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板车 俗称斗车。属短途载货的运输工具,一次可载500公斤。1953年全县有24部。1958年有1992部。70年代开展“农业学大寨”时,全县有2000多部板车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后逐步成为农民常用的运输工具。1963年3月,由85户居民和船民组织成立平和县人力车载运社,有板车85部,在县城承运基建的沙、石料及百货等。1968年7月并入三车社。1980年后,集体板车大量减少,多数板车属个人购置,从事营业性运输。1988年,全县有板车1012部。
    畜力车  民国26年,全县有畜力车4辆。1966年6月,成立平和县畜力载运服务社,有17辆马车搞短途运输,职工18人。1968年并入三车社,几年后改行。
    机板车  1974年县搬运公司改制12匹柴油机三轮机板车7部,后增至14部,1987年停用。
    摩托车    1968年,县邮电局最早使用三轮摩托车运送邮件。80年代后,私人摩托车逐渐增多。
    拖拉机    1961年7月,安厚农场最早使用拖拉机(由省农垦厅赠给“东方红”轮式拖拉机)。1967年春,“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在县内农村使用。此后,大、中、小型拖拉机迅速增加,农忙机耕,农闲搞运输。1980年后,农村经济发展较快,货运量增加,私人购置拖拉机投入交通运输日增。
    农用运输车    1978年开始使用,1982年后以平和县制造的龙溪牌农用运输车为多。1978年全县仅有3部,1988年增至494部。
    汽车    1957年,县内始有4部载货汽车,到1970年增至15部。1972年11月组建平和县车队后,货运汽车显著增加,1978年增到80部。80年代后,国营、集体、个体的货运汽车大量增加,1980年达153部,1988年增至528部,其中个体货运汽车占308部。
    1957年,全县货物运输量43.8万吨,货运周转量11.6万吨公里。1965年的货运量2.8万吨,货运周转量9.8万吨公里。70年代,支农物资大量增加,货物运输量有较大增长。1978年的货运量达19.6万吨,货运周转量达489万吨公里。80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运输业蓬勃兴起,货运量大幅度增长。1988年,全县货物运输量达95.9万吨,货运周转量达3096万吨公里,比1978年分别增长3.8倍和5.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