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 正文

琯溪蜜柚--装饰了平和人明天的五彩之梦

作者:平和四中 赖文贤 来源:不详 时间:2006-10-12
编辑:李润南 点击数: 字号:
     今天是星期天,艳阳高照,虽到深秋,但还热气逼人,不是出门的好天气。可我出门家访的意念已然启动,就无法遏止了。下午三点左右,看看天气较为凉爽,于是我便约了一位同事,大呼一声“走哇”,脚像上足了的发条,腾腾腾地出发了。
   我们同乘一部摩托车,行驶在乡村水泥大道上。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地骑着,不紧不慢;那阳光,那空气,那自然景色,特别是公路两旁成片的蜜柚,绿色葱珑,蓬蓬勃勃,有的挂满柚果,长势喜人,所有这些,真是令我们心旷神怡。我们被秀美的景色所感染了,久藏于体内的一种原始本能一下子被充分地激活了,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真心英雄》之歌,歌声飞扬,山谷回应,好不快活。我的同事问:
   “以前有去过这位学生的家吗?有事先联系打招呼吗?”
   我说:“没有,没有。”
   同事说:“那你做事就太草率了,须知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感很快,若事先不联系是很难找到人的。”
   我说:“这是农村又不比大城市,多虑了吧?”
   说归说,我们还是脚不停歇地向目的地前进,问清了村庄,找到了学生的家,果然门上是铁将军把守,你说中不中?!我们的情绪一下子低落到了极点。正当我们十分沮丧的时候,学生邻居一位阿婆得知我们是来家访,就十分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坐,看那一脸真诚,盛情难却,我们就在阿婆的家歇息了,老阿婆年近花甲,眼不花,背不驼,声音宏亮,一边泡茶一边看护着正在咿呀学语的孙女,拿出柚子一个劲地要我们品尝,山里人真是好客。我们拉起了家常,从中得知我的学生今天一大清早,就随父母上山采摘柚果了,午餐也没回家吃,因为他家的柚园里有炊具可升火做饭。
   “哦!”我说,“那这儿离柚园有多远?”
   老人说,从这屋后小土路顺着小河往里走约摸20 里,看见柚园里建有一座二层红顶屋子的那就是。
不知我是不见学生心不甘,还是我此时心情好,我竟然决定再次踏上去寻访学生之路的旅程。
   我们又沿着曲曲折折的小土路高歌奋进了,路的一旁有一条小溪,溪水哗哗,清澈透亮,野草青青长满两岸;河面上有层层梯田,直铺到山麓,和风吹来,绿波翻涌,柔和而爽目。还有牧童在放牛,高天流云,飞鸟鸣叫,野花幽香,一路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真是野趣十足。我们走走停停,在好心路人的指点下,果然看到了一幢粉墙红顶的房子,在山中显得格外打眼,山下一大操场上停着数辆摩托车,还有一辆大卡车,那真是一派繁忙的收购景象,丰收的喜悦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学生见到了我们,感到十分意外地问:
   “老师,您来之前怎么不事先打声招呼?”那份吃惊而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我答非所问地说:“真是个丰收年啊!”
   这时学生的家长也闻讯赶来,朗声招呼我们进屋子泡茶歇息。
   学生说:“还泡茶呢,这不是有现成的‘茶’么?”她用手指着地面上堆积如山的柚子说。大家恍然大悟,相视而笑。
   学生一边说一边选了一粒约摸3斤重的金黄色蜜柚,用水果刀剖开,递给我们吃。我们也不客气,一则走了这么长的路,确实有些口渴了,二则想尝尝他们的柚果质量如何。一尝真是甘甜爽口,口感好极了。
   我说:“今年可收多少斤柚子?”
   “约八万斤”
   “价格怎能样?”
   “1.5公斤以上的柚子每斤可卖到1元2角”
   “那需要多少棵才能摘到这些果子?”
   “一千棵左右,管理得好,七八百棵也能”。
   说着这位老何师傅就跟我们谈起种植管理的经验来,什么土质最好是松软的黄土啦;如何选苗、施肥、浇水、除草、杀虫等如数家珍,说得头头是道,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不禁想起一位伟人说的一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因如此,才有这样的成果啊!我打量了一下屋子,一张桌子上有许多书籍,我凑近一看,大多是有关柚子的栽培技术之类的书籍,其中就有本县农艺师编辑的小册子,我好奇地抽出二本一翻,里面密密麻麻地作了学习笔记,还注明了读书的时间呢,真是刻苦用心人啊!我叹服了,眼前的这对中年夫妇不就是时代知识型的农民代表么?
   我们走在花果飘香的柚林里,蝴蝶翩跹,鸟儿鸣叫,空气清新,让人感觉神清气爽,野味十足,不舍离去。我们一边参观一边交谈着,我又好奇地提出一连串的疑问:
   “这柚子用纸包得严严实实不会影响它的光合作用的生长?”
   何师傅说:“不会的,主要是不让蜜蜂等昆虫的叮咬破坏。”
   我又问:“柚树下的杂草为何不除净?”
   何师傅说“这样可以保持土里的水分不被阳光蒸发,起到涵养水分的作用。”
   我又问:“一株苗从栽培到挂果需要多少时间?”
   他说:“长则五年,短则三年半。种树如养人,需要精心呵护,要有耐心,爱心,要付出艰巨的劳动,才能成功。”
   我接过话题说:“就好比我们教育培养学生成才一样,是吗?”
   老何说“是的。”
   我回头看着学生,学生也颇有所悟地点头称是。
   欢乐时光易逝,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我们告别了学生家长,在回家的路上,回头遥望他们,只见万绿丛中一个红点在闪动,那就是我的学生,一位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少女;再极目四周天际远眺,群山苍翠,漫山遍野的是蜜柚,是柚海,更有那高耸入云的山尖,已被山民们开发成一陇陇的柚田,那新种的柚苗抽枝吐绿,已初显勃勃生机。我想,在不久的将来,那又是绿色葱珑的新果林,真是希望无限的山地!我又想,不出三年,这位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中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奋斗旅程中也将走向大学殿堂,成为象牙塔里的一名优秀大学生,就象这三年后的柚子结出硕果一样。
   回到家里,已是暮色苍茫,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谁说山里农民没文化,山里人不能富?谁说山里的孩子不懂事不打拼?这次家访极大地改变了我以往陈旧的偏见。农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因为有上级正确领导,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重视,平和蜜柚的品牌必将越做越强,越做越大,走向世界,畅销全球,那是一个怎样美好的前景!平和人满怀豪情地展望未来,信心百倍地期待着那美好时刻的到来。想到这里,我仿佛看到许许多多的平和人在打拼,就像今天的这位家长一样,他们正在以大山为彩缎,用手中的银锄为剪刀,心灵手巧,绣出幸福的生活之花,绣出美丽的人生之花,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奔向小康的大道上,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扮靓了大自然,也装饰了明天的五彩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