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林大爷乐享新农村家居变迁

从蹲茅坑到坐马桶

作者:林胜洁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08-12-31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改革开放30年来,生活日新月异,家住平和县产坑村的林活跃大爷感受最深的是农村人居卫生条件的改善。昨天,在1999年建成的楼房里,林大爷和笔者畅谈30年来家居的变迁。

  林大爷说,改革开放以前,村里没有一个像样的公厕。在吃大锅饭的年代,村里只有几个盖稻草的公厕,说是公厕其实也就是多了几个蹲位,而且是用几根木板简单地铺在茅坑上,如厕时,人走在上面吱吱呀呀的,提心吊胆,担心木板断了掉进茅坑。而且有的公厕好几年才清理一次,臭气熏天,从旁边走过总可听到大头苍蝇嗡嗡响。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大家搞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挖一个小厕所,为的是收集粪便当农家肥。不过这些小厕所非常简陋,大部分没有男厕女厕之分,反正谁上厕所用一竹编的小门一遮就是了。农民们几天就到厕所里挑一些“农家肥”去种菜种果树,但卫生条件还是没多大改善,蚊子、苍蝇很多,有时候也发生一些病毒传染。更有一些农民为了积肥把自家病死的家禽随便丢在厕所里沤肥,那个气味更是难闻。由于当时农村建房子都没有建卫生间,晚上小便都是在家里随便哪个暗角落摆上一个粪桶。这些粪桶没有每天清理,有的要等上半个月才会挑到田里浇菜,家里的空气很浑浊。上世纪80年代后,有部分的农户家里建了卫生间,但大部分是小便池一类,还没有安装现在的马桶、洗手盆这类器具。随着农村人口流动,在农村耕作的变少了,那些在房前屋后的厕所、茅坑,逐渐没人去清理,有的也被填平了。

  林大爷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里建房子都设计卫生间,设施都很齐全。现在我们和城里人一样,用上马桶了。”据了解,近年来,政府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强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建设标准公厕,不再让臭气熏染农村蓝天碧水,农民的日子越过越舒心了。

  ⊙林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