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热点关注 > 正文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处理好的重大关系

作者:佚名 来源:漳州新闻网 时间:2011-08-19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重大关系。

  处理好经济平稳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基础和“总钥匙”。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坚持在发展中调结构,在调结构中谋发展,实现调结构与谋发展的内在统一和相互促进。应该看到,虽然我国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不再处于十年前那样的过剩水平,可以说中国已经基本达到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折的“刘易斯拐点”,通过保增长来保就业的压力有所缓解。这样就可以保持经济合理平稳增长,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造出较大的空间。我们要抓住时机,积极主动和敢于调整经济结构,要调得早、调得快、调得彻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和改善民生基础上。

  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任务。我国人口重多,地域辽阔,内需潜力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但也应该看到,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涉及居民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在短期内不能期望过高。当前和今后还必须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出口。

  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我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有较大空间。关键要优化投资结构,鼓励扩大民间投资,以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引导投资向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城乡统筹、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扩大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要加快建立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协调增长机制,大幅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改善消费预期,增加即期消费,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处理好三次产业间的关系。着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战略重点。要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着眼于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制高点,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把推进社会领域发展改革作为重要着力点和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方向,增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能力,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要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改善创业环境,更加积极促进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居民后顾之忧,促进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既要为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的产业亮点,更要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制度保障和良好环境。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把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无论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服务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都要切实加强节约增效和生态环保。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把节约和环保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处理好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解决的是“有能力转”的问题;改革开放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所在,解决的是“我要转”的问题,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提升,从“加工基地”向“创新高地”转变。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进一步明确改革的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深化资源产品和要素价格机制改革,加快推行有利于科技进步和资源能源节约的财税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

  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行政转方式”、“市场调结构”双管齐下。经济结构调整是市场自然淘汰的过程,竞争是动力,应坚持市场化的原则,向哪个方向调整、调整什么、怎么调整,应该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判断、自行决策、自担风险,企业才是结构调整的主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当务之急,是抵制住非理性的、不可持续的经济行为,如带来污染、高耗能、明显技术落后、组织生产的方式违背道德共识等经济活动和行为,它涉及政策、法律、财政、税收、社会保障乃至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需要政府“有形之手”来推动。目前,我国发展方式中很多矛盾集中在政府转型上,可以说发展方式转变的难点和关键是政府转型,破除对市场机制作用抱怀疑态度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的作法,改变政府直接控制并配置经济资源的习以为常的作法,把政府真正建成一个公共服务型的政府。(作者杨扬,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