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秀峰乡 > 正文

文化中心户――农民根艺工作者朱友生

作者:秀峰乡 来源:不详 时间:2007-03-21
编辑:李润南 点击数: 字号:
  
雕琢人生
―――记平和县农民根艺工作者朱友生
<!--enpcontent-->  农民朱友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62岁的时候才开始从事根雕艺术,并且作品第一次参展就获得“中国第七届根艺美术优秀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和“中国第七届根艺优秀作品展‘刘开渠根艺奖铜牌奖’”.

  在1997年那个大雨后的早晨之前,尽管朱友生长期都在原来的大队和后来的村委会工作,但他与根雕艺术丝毫不沾边,他甚至不知道根雕是一门艺术。那天他从河边走过的时候,偶然的机会发现一个被大水冲到岸边的树兜长得奇形怪状,一时兴起,他把这树兜捡回家,冲洗干净,剥净树皮,剔去腐烂的树肉和多余的枝桠,就成了一件颇获村民赞誉的摆设。朱友生颇受鼓舞,决心再找几件类似的树兜,让自家的桌头多几件奇特的摆设,他就在这样一种极为朴素和对美学的感性认识中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朱友生在不断留意寻找外形奇特的树兜的同时,托一个在福州开店的老乡买一付刻刀。那个老乡是个有心人,在寄回刻刀的同时,一并寄回一本在书店购买的《中国根艺》。朱友生就从这本书了解了自己从事的是一门艺术,他的兴趣更浓了。山上、河边、村民门口堆放柴火的屋檐下,到处留下他寻找原材料的身影。发现了中意的原材料,他取回家就仔细揣摩,精心打磨,进行艺术加工,赋予内涵和命名,忙得不亦乐乎。渐渐地,他感觉到自己对根艺的了解很肤浅和根艺知识的匮乏,他要在北京打工的女儿想方设法为他购买有关根艺的书籍,从书上汲取了不少根艺的知识。但他仍不满足,1998年,他设法与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主席马驷骥取得联系,在马驷骥的启发和指导下,朱友生对根艺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作品的质量也有明显的进步。2000年5月,在马驷骥的鼓励下,朱友生从自己18件作品中挑选了《独立寒秋》和《林海珊瑚》两件作品参加中国第七届根艺美术作品优秀作品展,结果双双获奖。

  从北京回来之后,朱友生的劲头更足了,在潜心根艺的同时,也收集蕴涵各种图形的奇石。乡亲们发现造型奇特的树兜也会带回来给他。他家的桌上,大厅的木橱摆满了他的作品,小院里堆放着各种原材料和半成品,现在他已有根艺作品60多件,各类奇石20多件,他的作品根据原材料的造型,尽力保持原汁原味的状态,尽力回避人工的痕迹,以凸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多姿变幻,从充盈正气的《威镇神州》到凛然傲立的《独立寒秋》和尽心尽力看家护院的小狗,莫不是顺乎自然。

  得奖之后,有人认为朱友生这回发财了,不时有人要来购买他的作品,也有乡邻劝他卖几件换点钱贴补家用。但朱友生不为所动,只是继续雕琢新的作品,在他的心目中,不时地在自己的作品前静立欣赏,感受姿态各异的造型,就是自己最大的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