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坂仔镇 > 正文

走进林语堂故居

作者:林何新编辑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0-04-26
编辑:坂仔宣委 点击数: 字号:
                    
                                                                  海棠依旧
  小雨飘飘洒洒,朦朦胧胧,趁着这次回家的机会,我决定到林语堂的故居参观。
  林语堂故居离家不远,与我家隔溪相望。而这条溪,就是林语堂先生笔下的“花山溪”,少年时的林语堂,正是乘坐小船,沿着这道溪流到厦门求学。
  自行车缓缓行走在横跨花山溪的坂仔绿城大桥上,再向上走几步就到了林语堂的故居。
  林语堂故居在坂仔中心小学的后花园,走进学校大门,发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似曾相识。也是,就在二十几年前,年少无知的我正是在这所小学里聆听老师的教诲。
  思绪回到了从前,在这里,似乎看到了老师疲惫地伏在办公桌前批改作业;似乎看到同学们那一张张稚气未脱洒满笑容的小脸。
  脚上踩着水泥路,耳边传来上课的铃声。我下意识向左寻找,要找回那口巨大的挂钟,那嘹亮的钟声似乎响彻我的耳边。记得那时,上课下课,都是值班老师敲响这神圣的钟声。到了后来,也才知道,这钟声同样伴随林语堂先生走过快乐的童年时光。
  从右边的小门走进去,就到了后花园,也就是林语堂的故居。几颗高大茂盛的树木参天耸立着,茂密的树叶遮挡住绵绵的细雨。大树底下,石椅,石桌,雕刻着岁月的痕迹。路的两旁,不知名的小树簇拥着,摇曳着嫩绿的枝叶。远处,群山迭起,让我想起了林语堂先生在《四十自叙》里写的:“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诗中“东湖”便是坂仔的雅称,十尖、石起都是坂仔的高山。在林语堂的笔下,“坂仔村之南,极目遥望,但见远山绵亘,无论晴雨,皆掩映于云雾之间”。这绵绵不尽的群山,给林语堂先生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他说:“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于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
  从这所小学毕业以后,我再也未曾踏入这后花园。此时,我迫不及待地掏出相机,要外甥帮我拍下美好的瞬间。等我回去以后,把这些照片收藏在记忆里,时时对比,再回忆起少年时代对后花园的记忆,那何尝不是一种陶醉!
  今天来的不是时候,原来约好的一位老师临时有事不能到场,以致没办法到林语堂先生的故居里去看个究竟。上着黑色油漆的木门干净整洁,却在诉说着岁月的轮回。透过窗棂,我向里面张望,只见林语堂先生的纪念品整整齐齐地陈列着,我却也不忘按下快门,让这段记忆成为永恒。
  小屋旁边的一口深井,井水依旧清澈地闪耀着光泽,却好像在缓缓诉说着对一段历史的见证。而旁边的建筑工人,正辛勤地劳作着,林语堂纪念馆在此拔地而起。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一幢崭新的大楼,在这里跟我们诉说着,林语堂先生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给我们留下了六十多本著作,其中300多种为英、法、德、日、西班牙等各大语种的译本,而其代表作《京华烟云》、《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等等,更是蜚声世界,所以他被推选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在先生成长的故乡,找寻着先生成功的足迹,我的文学梦也悄悄在心里播种发芽。一年的时间,也在全国各地发了一些作品。每次我松懈下来的时候,脑中总浮现出林先生奋进的身影。承载着这份厚重的历史,我将一如既往地向着远方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