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医院处方瘦身 上海病患

作者:佚名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07-08-25
编辑:李润南 点击数: 字号:
   不久前,市民孙伟因患接触性皮炎前往医院求诊。初诊完毕后,医生告诉他两周后再来复诊。孙先生拿着处方配药,发现药的剂量只够吃四天,根本撑不到复诊。

    一度,医院追求经济利益、医生专开“大处方”,徒增患者医疗费用。然而,这几年医院的处方正经历一场“瘦身”:“大处方”变身“小处方”,医疗费用降下来了,一个新问题随之浮出水面:一次能配足的药分几次配,患者往返看病成了大麻烦。

    “小处方”从何而来?

    所谓“大处方”,即医生在看病过程中为病人过度配药,导致医疗费用增高。“小处方”,则是就诊过程中配药不够,等不到医生复诊或病情痊愈,药已用完。记者从本市数家三级甲等医院抽样发现,医生为医保病人开“小处方”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医疗机构还专门开出配药门诊。

    本市某大医院内科门诊内,年逾七旬的顾方枚老先生说,天热了跑不动,其实自己血压一直很稳定,每次也都配这些药,可药量只够两周,每月只好多跑一趟,费用也增加了。

    医保病人的处方由大变小、由小变得太小,缘由何在?

    医保总额限制可谓一大成因。为合理有效使用医保,市医保局对医疗机构实行医保预算总额控制。如医疗机构医保支出超出预算,将会接受医保部门罚款。

    申城多家医疗机构通过控制医保均次费用,避免年度清算出现医保支出超额现象。不少医院的做法大致雷同:将一年内的医保总额“分摊”至每个月,每月指标再下移至科室与医生。虽无明文规定,但医生心中有数,每个医保处方价格尽量控制在150元至200元间。

    此外,部分患者的不良就医习惯也促成了“小处方”的出现。长宁区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王伟伟坦言,不少中老年患者在医保年度结尾(即每年3月底时),医疗费用支付已进入共付段,配药自负部分最少,于是要求医生开超出疗程应用的“大处方”。为避免出现此类情况,医院会对医生的处方量进行限制。

    处方如何实现“大小适中”?

    医保支出的管理真会影响到处方大小?对此,医保管理部门并不认可。市医保局相关人士明确:医保管理只对医疗机构进行总额控制,医保均次费用等仅作医疗机构参考用。

    既要确保医保总额不超支,又要满足病人配药需求,医院该如何在“跷跷板”中找到平衡点?本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动作,为慢性病患者“网开一面”,在对医保均次费用控制之时,允许慢性病患者一次性配足一个月用药量。

    与此同时,医院在为病人开处方时,也有义务与病人充分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今年起,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大厅内专设一名医保讲解人员,帮助社区居民解答医保疑问、清理家庭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