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 正文

泉州今年缺工18万人 招工现场冰火两重天

作者:佚名 来源:海峡都市报 时间:2008-02-23
编辑:李润南 点击数: 字号:

  缺工,这个从2003年开始流行的词语,如今仍萦绕在泉州上空;昨日,泉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2008年用工情况,18万人的用工缺口,成了泉州企业扩大规模、加速发展的拦路石。

    5年来,政府、企业花了大力气改善用工环境,可招工现状仍让人担忧。泉州缺工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真相?

    昨日,泉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今年全市缺工18万人。

    据泉州市劳动就业中心副主任刘良裕介绍,当前,泉州企业外来用工总量已达150多万,随着用工环境、工人工资等方面的改善和提高,企业缺工有所缓解。但由于受传统假日、部分工人返乡的影响,目前季节性缺工还比较严重,主要集中在鞋服、树脂等传统用工密集型企业中。

    连日来,记者调查泉州缺工情况时发现,在今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在不少企业纷纷扩张产能之时,企业缺工情况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新特点:一方面是大企业招工一呼百应;另一方面是小企业招工门庭冷落。

     

    招工呈现两极,大企业招工不愁,小企业少人问津。图为陈埭“招聘一条街”昨日招工现场

    招工现场冰火两重天

    大企业招工不愁,中小企业卖力宣传也少人问津

    在晋江陈埭镇乌桥头附近,有一条100米长的“企业招聘一条街”,每年开春都聚集着不少企业。再往前行50多米,今年正月初四才开业的陈埭镇人力资源招聘服务中心,二、三楼里也坐满了着急招工的企业。

    湖北人王红英是国辉(中国)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员,只要有人来求职,她就以一个外来打工人员的身份,向他们介绍企业的福利情况。只要稍有意向的人员,她就联系企业的招聘班车,直接送他们进企业参观,一旦满意,企业马上就和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一天下来,有100多人进厂,应该说,今年的收效比往年好。”王红英高兴地说,今年因为留守泉州的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不少小厂的工人跳槽到他们厂,而回去的工人们也带了不少新员工进厂。

    就在国辉、乔丹、贵人鸟等大企业不愁招工之际,另一些中小企业的招聘摊位前却门可罗雀。晋江一家轻工公司的叶姓管理人员在陈埭劳动力市场中坐了一个上午,应聘的人很少。按捺不住,他在会场转了一圈,发现其他与他们公司规模相当的中小企业招聘情况也不理想,心里才有了底。

    据记者走访,从劳动力市场满载而归的企业很少。不少中小企业的招聘人员四处发放有关企业文化的传单,主动拉住过往的路人介绍企业情况,一些企业甚至将厂车停在附近,只要应聘者有意向,就会带他们到厂里看看。“现在这年头,招聘工作是很辛苦的行当。”欧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招聘人员小周说,“我们白天在招聘现场忙碌,晚上还要到处托老乡找工人。可以说是没日没夜都在工作啊!”

    熟练工的要求越来越高

    泉州的工人总数未增加,求职者多为追求更规范企业而跳槽

    记者调查发现,前来陈埭劳动力市场求职的人员,基本上是跳槽者。“无外乎是从泉州这家企业跳槽到另外一家企业,但是泉州的工人总数并没有净增加。”泉州市劳动就业中心副主任刘良裕说,如果是企业间的恶意跳槽,就非常不可取。

    跳槽,对江西人李小海和妻子来说,是再也平常不过了。他们在晋江工作了10年了,每年都会换一家厂。“到现在,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厂,还在观望中。”小李说,谁都想进最好的企业,所以,他们在求职上一般都会“货比三家”,看哪家福利和待遇最好,然后再进去。“其实,我们也很想安稳地在一家企业做好做久下去,但是期望值总和现实不一样。”小李认为,泉州一些企业在年底和年初往往会对工人特别好,但年中就难说了,而且有的是宣传比实际做得好,所以这让他们不得不瞪大眼睛找企业。

    在361度(中国)有限公司招聘摊位前,几名年轻人问完待遇问题后,又继续问道:“能不能给我们做个保证?如果我们十几个人都过去,让我们其中的一个做管理人员?”这样的问题让招聘人员小林手足无措。

    “他们开出的要求,真是越来越高了,企业真是越来越难做了。”面对一位求职者嫌企业工价太低时,欧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招聘人员小周感慨道。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应聘者基本都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熟练工,他们希望能通过招聘会找到比原有企业规模较大、管理较为规范的企业。

    产能扩张造成年年缺工

    产业转型,改善和提高工人福利待遇才能破解缺工困局

    从2003年开始,缺工一词,在泉州已不是新闻。然而,喊了5年多,泉州还年年缺工,这是为什么?

    先来看一组数字。今年,国辉在江头的第三个分厂刚刚建成,原本6000多人的工厂,还需要近2000个工人;福马集团在五里工业园的分厂刚投产不久,在2500多人老厂的基础上,又需要1000多名工人……

    “泉州缺工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迅速,企业产能扩张造成的。”刘良裕进一步分析,内地城市大开发,也使得工人自然流入泉州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现在就是拐点,是泉州企业的洗牌阶段,一些小的不规范的企业,就有可能因为招不到工人而被淘汰。”获得2007CCTV中国年度雇主泉州榜单项奖———最受农民工欢迎企业的泉州新汉特箱包轻工有限公司,在开工首日,就招到了300多名工人。“多是别的厂跳槽过来的。”该公司董事长特别助理罗清锋说,现在工人都青睐去信誉好的企业,更注重保护自己的权益。

    “从政府层面上,我们也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刘良裕认为,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企业和政府可以从三个方面缓解缺工难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员工带新人进厂,以工带工。“这种方式的稳定率也最高。”国辉公司招聘人员王红英也说,老乡带老乡,在工作和生活上有照应,在情感上是最好的引人和留人的纽带,像她就曾带过10多个老乡进厂,全部都还做得好好的。

    其次,刘良裕认为,政府应搭建更好的平台,帮助企业招工。比如,今年泉州市劳务合作洽谈会就一改“请劳务输出地代表来泉州”的做法,而是采取政府带企业“走出去招工”的新举措,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招工。此外,从企业层面来说,应该注重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加强管理,降低成本,逐步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企业还应该不断改善用工的软硬环境,提高和改善工人待遇福利,让工人能真正把心留在泉州,把家安在泉州。(记者 陆烨垭 陈骏)

    □快刀短评

    角色的转变

    经济学有一条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即正规经营的商家往往受造假者挤压破产,被市场淘汰出局。

    用工市场以前也存在着这么一条定律:一些大厂的员工,因周围散布着一大堆小厂,其找工跳槽机会多,又不影响酬劳,因而不愿主动跟着大厂提高工艺。于是,当工艺水平提高时,这些工人因跟不上变化,只能向小厂流动。造成的现象是,大厂每年都严重缺工,而小厂则安然无忧。

    现在,同样是工荒,但形势却起了变化。一些品牌企业,因为有较好的美誉度,用工招工不愁,相反,一些小企业却举步维艰,招工日益艰难。

    这说明什么?

    答案是:所谓农民工的说法已严重不合时宜,农民工已经自觉向产业工人转变。于是,在他们的眼里,打工挣钱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而是在此基础上,他们更寻求技能的提高,真正融入了某个产业。

    因为农民工角色的转变,所以“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