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 正文

宁德推进中心城市建设让闽东突出山之围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07-07-15
编辑:李润南 点击数: 字号:
  游石绍做梦也想不到,退休后一家五口人竟能搬进宁德东湖南岸华侨新村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天傍晚,他总要花一个小时,到刚竣工不久的东湖南岸景观休闲区,打打太极拳,看看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湖上不时飞过的白鹭。

    东湖也叫东湖塘。上世纪60年代初,祖籍广东的游石绍和许多东南亚归侨一道来到这里,参与东湖围垦工程建设。一条3公里长的金马海堤拦住三都澳的万顷波涛,堤内围成了约17平方公里的华侨农场,东湖则成为有3800亩水面的湖泊。

    围垦后,游石绍一直在农场工作。在他眼里,东湖是地地道道的乡下,到城区有好几公里路程。不过,如今华侨农场已变成宁德市新城区,宽阔的湖滨南路和优美的南岸景观休闲带,不知不觉间呈现在人们眼前,湖滨北路和北岸景观带也开始建设了。

    从游石绍家附近经过的福宁路,宽57米、长4000多米,是南北主干道,向北已铺到兰田,将延展至福宁高速漳湾互通口边的闽东工业集中区,向南直抵汽车南站前的万安路,连接宁德城关高速互通口,中间跨越东湖、连接湖中大门山岛的一号、二号大桥正在施工,国庆前后,这条宁德新区的黄金大道将全线贯通。

    东湖之变,让游石绍找到了市民的感觉。他的儿子、儿媳都在东侨开发区内的电机厂上班,孙子就在家对面的华侨小学上学。“这些变化来得太快了。”游石绍成为宁德崛起为海西东北翼滨海新城的见证者之一。

    历史上,宁德是在三都澳边的小渔村上建起的小县城,两山夹峙,城区发展直到上世纪末,仍未跳出狭长的条状分布格局,市政功能严重缺失,污水直排内河,脏乱现象长期无法解决。

    明显的变化发生在最近几年。当地决策层意识到,宁德虽位于东南沿海中心点,区位和港口条件优越,但经济发展滞后,究其原因,中心城市的缺位是其中之一。宁德要在海西东北翼中发挥骨干作用,必须下大力气在福州和温州之间填补中心城市的空白,不能再作“中国黄金海岸线上的断裂带”。

    症结找到,思路展开。东拓面海,南北延展,宁德决策者定下推进中心城市建设的基调,近期目标是跳出不到10平方公里的旧城,拓展约20平方公里的新城,东接大海,使东湖成为内湖,实现“城在海边,湖在城中”的城市格局。

    “宁德的最大优势是濒临三都澳深水大港,宁德中心城市发展的第一步是面海;第二步是构建通往三都岛的大桥,走向跨海时代;第三步是通过环三都澳区域综合开发,迈向环海湾型时代。”宁德市委书记陈荣凯向记者勾画了一幅宏伟的蓝图。

    因为看好宁德的发展潜力,国家开发银行向宁德市城建项目注入充分的开发性资本,3年多来,已实际到资6.2亿元。宁德地方政府多方筹措投入的城建资金也达到6亿多,而民间投入的资金更是数以倍计。

    在资本的推动下,一个个项目相继开工,新城区框架开始形成,文化艺术馆、规划展示馆、景观休闲区、污水处理厂……众多的社会公益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使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滨海新城气息扑面而来。(记者 刘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