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 正文

众人眼里的“厅级村支书”:俯首甘为孺子牛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07-07-09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正如当初静悄悄地到来,如今,他又静悄悄地离开了。

    前不久,因身体原因,原南平市政府正厅级干部廖荣元向南平市委递交了请求辞去坑口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报告。

    自打去年3月老廖自愿报名到革命老区坑口村服务的那天起,许多媒体记者就盯住了这名“厅级村支书”。此前,记者曾多次与老廖联系希望采访他,但都被婉言谢绝了。老廖说,当初自己请求到坑口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时就定下一个“三不”原则:不张扬、不炒作、不宣传,只图静下心来为老区群众实实在在做点事。

    一年时间过去了,采访老廖的心愿始终没能如愿,老廖在坑口村都做了些什么?村民们眼中的廖书记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老廖递交辞呈之后,记者到坑口进行采访。

    房东程义荣:老廖就像自家亲戚

    坑口村下辖7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村部设在坑口自然村,而廖荣元却将“家”安在了离村部几公里的长涧自然村程义荣的小院子里。

    程义荣是村里的支委、治保主任。“把落脚点安在程家,主要是看中他家中只有夫妇俩在家,又有一个单门独户的院子,方便停车。”廖的司机徐天送说。为了方便已是花甲之年的老廖开展工作,南平市特意给他配了一部车和一位司机,坑口所在的洋庄乡也特地将曾下派坑口担任村支书的乡干部丁伟辉再次派到坑口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与老廖一道住在程义荣家里,协助老廖工作。

    一日三餐,老廖、司机老徐、副支书丁伟辉就与房东程义荣夫妇一起吃,饭菜由程义荣的爱人负责安排,他们向程家交伙食费。“老廖就像我自己家的亲戚一样,一点架子也没有,我们吃什么,他就跟着吃什么。他见多识广又爱讲笑话,跟他在一起,饭也多吃不少。”程义荣打心眼里舍不得老廖离开。

    “自打去年3月29日廖荣元住进我家,我家就热闹起来了,镇村干部、附近的老人、村民代表等经常到家里来找老廖谈心。老廖晚饭后也常常在村里散步,或到农户家里与村民拉家常,了解村民的想法,包括他们对村干部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程义荣说。老廖驻村后特地在房间里装上了电脑,拉了宽带,到了汛期,他就打开电脑查看气象云图,他担任南平市分管农、林、水的副市长多年,防汛抗旱很有经验。碰上天下大雨而老廖又正巧出门在外时,他都要打电话给程义荣和其他村干部,一再嘱咐大家“要当心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要多到农户家里看看有没有安全隐患,群众利益无小事……”。

     助手丁伟辉:老廖抓工作真细

    “与厅级领导住在一起,刚开始确实心里有点紧张,但与老廖相处没几天,我们就像老朋友一样了,什么话都敢说。别看他平时说说笑笑很随和,但抓起工作来心那比头发丝还细,谁也不敢在他面前打马虎眼。”作为老廖的助手,丁伟辉对老廖的工作态度打心底里敬佩。去年六七月份,老廖和我一起坐车回坑口,路过一片稻田时,他让司机临时停车,原来他发现秧田有卷叶螟病虫害,他剥开叶片考我那是第几代虫、该怎么治?回村后,他立即找来农技员写出防治卷叶螟的公告贴到各个自然村,指导农户及时防治病虫害。

    丁伟辉印象最深的事是解决村民饮用水。老廖来坑口之前,这里的村民饮用水是用塑料软管从山涧引水到家,未经净化消毒,每逢雨天就只能饮用黄泥水,很不卫生。此外,由于没有建水塔,没有落差的引水管没有水压,农民家里的热水器、洗衣机、冲水马桶统统都不能用,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丁伟辉回忆说,为了解决村民的饮用水问题,老廖四处“化缘”解决了资金难题后,亲自带着村干部四处找水源。由于村民住得比较分散,必须找4个水源点才行,每一个水源点老廖都要亲自去勘察。有一次,几位村民代表提出也要到水源地看看,那时天下着大雨,老廖二话没说,他撑起雨伞,踩着泥泞的道路就上山去了。

    饮水工程动工后,老廖经常跑到工地当监工,对水管安装的走向是否合理、买什么样的水龙头更适合,他都一一过问。饮水工程建成通水后,老廖又逐户拧开水龙头,查看水是不是干净卫生、水压够不够。

    为了节省每一分钱,他带着村干部及村民们自己出工出力,工程款省下了1万多元。饮水工程全部完工后,有人提议办个剪彩仪式热闹热闹,老廖说:“我们现在还不富裕,有的村一年收入才几千块钱,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花,剪彩仪式就免了吧!”

    保育员童香梅:孩子们忘不了廖爷爷

    端午前后,天气一天一天地热起来了,蚊子也一天一天多起来了,坑口小学几十个寄宿生的床铺上都挂起了清一色的蚊帐,他们再也不怕被蚊虫叮咬了。睡在洁白的蚊帐里,孩子们更加想念关心他们的廖爷爷,是他为离开父母在外读书的孩子们建了一个温馨的“家”。

    童香梅说,廖支书去年到村里已是初夏,有一天他来到村小学看望师生们。学校老师诉苦说,由于坑口村住地分散,其他自然村的孩子都要到位于村部的坑口小学读书,这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外村的寄宿生,最小的才6岁。这些本该还是赖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得住校,衣食起居都要自己动手,年纪小的学生经常是饭蒸得不熟,饱一顿饥一餐,衣服也穿得不清不楚。尤其是到了晚上,蚊子很多,许多孩子家里买不起蚊帐,被蚊子叮得受不了;学校的公厕离宿舍有几百米的距离,又在围墙外,夜里女生都不敢上厕所,有的学生就在宿舍附近大小便。

    看到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如此之差,廖荣元心疼了。他立即与民政部门联系,请求给老区的孩子们每人送一床蚊帐。很快,43床蚊帐送到了村小学,出差在外的老廖让村干部和老师马上给孩子们挂起来。当天晚上,老廖又给丁伟辉打来电话,问:“蚊帐挂好了吗?”“可能挂好了吧。”丁伟辉不敢肯定。老廖急了:“什么叫可能,早一天挂好,孩子们就少遭一天罪,去看看都挂好了没有!”已领教过老廖办事认真的丁伟辉不敢怠慢,赶快到小学查看。得到“蚊帐确实已全部挂好”的回答后,老廖才放心了。

    为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老廖让学校聘请了童香梅做保育员,与孩子们吃住在一起,经费由村里负责。“自从来了童阿姨,我们夜里上厕所有阿姨陪着再也不用怕了,我们的饭菜阿姨也会帮助做好,一下课就有饭吃。”二年级女生沈淑贤告诉记者。

    老党员何才思:我们真想挽留他

    “我是1976年入党的老党员,当过村支委、副大队长,廖书记是我见到的最大的官,也最佩服他了,真是舍不得他离开,我们写了联名信想挽留他。”家住盆坑自然村的何才思提起廖荣元直竖大拇指。

    “有一件事我终身难忘”,何才思讲了廖书记上门和他一起学党章的故事。那是去年7月的一天,有次开全村党员会议,因为对个别村干部的做法看不惯,何才思不去参加会议。得知老何的情况,第二天晚饭后,老廖来到何才思的家,他对老何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都要遵守党章,所以我们先把党章再好好学习一遍。”说完,他用他那特有的“莆田腔”认认真真地给他读了一遍党章。尔后,老廖又与老何促膝谈心,希望他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多关心村里的工作。这堂特殊的“党课”直到夜里10点多才结束。“我入党30年了,书记到家里给我上课这还是第一次,对我的触动太大了,我再不好好当一名合格的党员就对不起廖书记了!”

    从那以后,村里有什么大事,老廖都要拉上老何,何才思也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为解决饮用水问题,老廖两次带着何才思去找水源,在蓄水池施工过程中也叫老何经常去看看,老廖说:“这是造福全村人的大事,你作为老党员、老村干要多关心。”

    听说老廖因身体原因要离开坑口村,老何心里一直不好受,他和村里的部分党员、村民联名向上级写了一封信要求挽留老廖,并制作了一面锦旗、写了一封感谢信要送给南平市领导。老廖得知后,专门打电话给何才思,坚决不让他们来送,并答应他们会经常关注坑口村,已经买好车票的老何他们只得打道回府。

    坑口村群众:他修通了“致富路”

    “轰……”,开山炸石的炮声过后,铲车就忙着铲除堆在路面上的砂石。进入6月,投资800多万元的五坑公路的建设如火如荼。这条路原先坑坑洼洼的十几公里的路程车子竟然要走个把小时。

    “坑口村经济要发展,就必须打通这条生命线!”到过坑口的人都有同感。五坑公路从武夷山至江西省道边的五渡通往革命老区洋庄乡坑口村,全长20公里,也是坑口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修这条路,是乡亲们最关注的事,也是老廖最费心的事。

    老廖长期分管农、林、水和老区扶贫工作,来之前对坑口的情况已十分了解,他经常对人说:“坑口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曾经是中共闽赣省委、闽浙赣特委、福建省委所在地,是闽北‘红色首府’诞生地。坑口村曾多次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烧杀,原来有66个自然村3900多人,解放前夕只有的7个自然村500多人口。如今都解放50多年了,老区村还没能通上公路,大批的笋、竹、木材等农副产品运不出来,老百姓守着金山受穷,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条路修好!”

    多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很重视五坑公路的建设,早在1958年就开通了几米宽的沙土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已是坑坑洼洼,坡陡弯多加上宽窄不均,车辆无法顺利通行。前两年,有关部门计划修通此路,原设计路面宽仅3.5米,但终因投资太大而作罢。老廖到坑口后,群众最大的呼声就是修建这条路。他摸清了整个路段的情况,根据当地与江西接壤,山地资源、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提出了建设路面宽6.5米的三级公路,得到了省、市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如今,修建公路的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年内这条坑口人盼望已久的“致富路”就要建成通车了。

    司机徐天送:他是领导又是朋友

    南平市政府车队的徐天送,和老廖共事了十几年。“老廖既是我的领导,更是我无话不谈的朋友。”他说。

    老廖定下的“三不”原则徐天送也知道,所以约了他几次都没采访成。老廖离开坑口村后的一天晚上,喝了两口小酒的徐天送终于掏出了心里话。“老廖要回南平,武夷山市、洋庄乡领导提出要给他开个欢送会,都被婉言谢绝了,他就是这么个人。”

    “老廖长期分管老区扶贫工作,了解老区群众的情况。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以前下乡时,有的地方未经他同意悄悄将一些土特产塞到小车后备箱,他知道后很严肃地批评了我,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收别人的东西了。”

    “2006年春,从副市长岗位退下来的老廖已年过六旬,又患有高血压,当他提出要当下派村支书时,市、区领导都建议他在延平区选个近一点、条件好一点的村,但老廖坚持要到条件艰苦的革命老区——武夷山坑口村,他是想实实在在为老区群众做点事。”

    老廖曾在建瓯市担任市委书记,最大的喜好就是喝几杯“福茅”酒,有“廖福茅”的雅号,近几年,由于身体原因老廖不能饮酒,每当有人闹酒时,老廖就笑眯眯地坐在一旁观战:“我现在最开心的就是看别人喝酒。”驻村期间,省委书记卢展工和其他省、市领导都到村里看望过他,他们送来的牛奶、水果等慰问品,大都被他转送给村里的五保户、困难户了。(记者 徐树才 文/图)

   

   ▲坑口村利用毛竹资源办起了竹木加工厂。

   

     ▲有了保育员,低年级的学生吃上了可口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