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 正文

全省水质安全调查 监管不硬难治水质污染

作者:记者 柳志荣 来源:东南网 时间:2007-04-29
编辑:李润南 点击数: 字号:
    核心提示
  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中国面临水少,中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一个可以改变的事实———中国面临水污染,50%以上的饮用水不安全。
  在此背景下,我们省水质情况如何?从4月4日至4月25日,省环保局、省建设厅与本报合作,共同发起“全省水质安全调 
查行动”,历时21天,走访全省的六江两溪,闽江、敖江、汀江、九龙江、晋江、龙江、木兰溪和交溪。我们的报道全景展现我省水污染的个案和随后的政府行动,社会反响热烈,随后更多的水污染案例接连进入我们的视野。
  那么,到底我省水污染现状如何?水污染是否威胁到我们的生产生活?在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合理愿望下,水环境的治理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我省水污染治理有何举措?我们对此多方采访了有关政府部门和专家。 
【盘点】我省水质部分地域污染特征明显
  记者从省环保局了解到,2006年我省有关环保问题的投诉共35805件,其中涉及水环境问题的有3980件,平均每天有11起,其中有关工业废水污染水环境的2735件,生活污水污染1245件。
  经过21天的探访,记者在六江两溪的流域内,都可以看到水体被污染的现象,而且呈地域性、结构性的污染。
养殖业困扰 闽江、九龙江、龙江
  龙岩、南平的养殖场数量众多,污水进沟入河,粪尿排泄物及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悬浮物及致病菌,量大而集中,对闽江、九龙江的污染比较严重;导致闽江、九龙江江水中的COD、BOD含量大大升高,有的水体发黑、变臭,水体成分中毒,特别是猪粪中的氮、磷、铜等化学元素,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安全供水。
  而福清的龙江,承载着沿岸几十万头生猪的粪尿,其水体黑臭也已名声在外。
  在此次的调查行动中,记者发现,养殖业仍是我省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给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带来巨大压力。一位熟悉内情的环保人士称,目前我省畜禽养殖业,70%以上的排污不能达标,而且,即使达标排放,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污染。
石板材产业 让晋江、敖江难过
  泉州南安、安溪的石板材生意兴隆,大大小小的石材厂数以千计,石板材厂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残渣及石油类的污染物,其中无机氮、磷酸盐的含量较高,对这两个辖区内的水体污染就相当明显。
  而敖江的情况也是如此。
制革产业 污染晋江内河
  漳州龙海的制革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直排,工厂附近的小河水很浑浊,遇到大雨洪水,这些浑水就汇入九龙江,而不少造纸厂家也发现有废水偷排的现象。
  晋江陈埭的鞋业闻名全国,但镇上的内河受到污染。
  环保专家说,制革厂排出的废水有3种,分别是脱脂废水、脱毛浸灰废水和铬鞣废水,其中铬鞣废水是其中唯一的重金属废水,其污染也最为严重。铬不但直接污染水体,沉淀下来之后,含铬污泥对环境会造成二次污染。
汀江、木兰溪、交溪
垃圾多
  莆田的木兰溪在“六江两溪”中,水质较好,但往仙游坝下桥上一站,溪边的垃圾堆多得你犯晕,粗略数一数,足有近30堆。汀江边上,建筑垃圾绵延千米,交溪和木兰溪边的垃圾,则以生活垃圾为主。 
【分析】监管为何硬不起来
  大部分企业在生产时,都会产生废水,而这些废水在排出前,必须经过处理,而监督废水是否经过处理,是各地环保部门的职责。然而在此次调查中,记者发现,地方环保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存在监管不力的现象。监管为何硬不起来?除了现行法规可操作性不强、政府投入有限外,还有一些原因更值得关注。
  个别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关系密切
  “现在有些地方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企业主走得太近了。”调查中,有关人士很气愤,明明企业在环保方面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投入,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员不但不提及,有时还主动帮忙打圆场,替污染企业开脱。
  按理说,环保部门与企业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但个别“猫鼠一家”现象影响了环保部门的形象,久之,则降低了监管者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地方保护主义屏障难除
  调查中,记者发现,在一些地方,环保执法人员竟然对污染企业,也就是非法企业无可奈何,让人看到了执法部门的尴尬。
  为什么应该得到支持的部门存在这种困境?一位业内人士说,这是因为地方政府的某些人在追求政绩方面,与污染企业有了共同的利益。污染企业可能是政府有关部门千辛万苦从外地招商引资来的,是座上客,在这种情况下,维护污染企业的利益,有利于树立当地“良好的对外形象”,有利于“扩大招商引资”。因此环保局往往因认真执法不受欢迎。无奈之下,一些基层环保局只能无为而治。 
【破解】环保纳入政绩考核
  在调查中,地方环保部门特别是一线的执法人员,针对执法环境的现状,亮出一种观点,认为地方环保局不要由地方来管,建议直接由环保总局管,包括主要领导任命、业绩考核等。
  另外,有人建议将环保指标纳入政绩考核,把污染排放程度、环境质量变化等环境保护指标,列入各级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注重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做法。
  对此,省环保局副局长陈宁表示,将环保指标纳入政绩考核是一种趋势,国家环保总局已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
重视绿色GDP
  “一旦‘绿色GDP’核算体系真正推行,GDP指标将重新改写。”环保问题专家说,其实观念的改变是眼下最需要解决的,这种观念包括群众对绿色GDP的理解和支持,也包括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这种观念的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因为实行绿色GDP核算指标后,资源损耗部分和环境污染等将从GDP总量中扣除,扣除后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会出现下降。这必然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因此会有许多阻力。 
□记者手记 污染容易恢复难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为了发展经济,各国都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们也可以这么做。发展经济无可厚非,但能不能吸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探索一条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齐步走的路子,以减少随后付出的代价?
  请看福清治理龙江污染,两年共投入2.6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使龙江水质实现功能区达标。但要恢复水体原来的面貌,要投入更多资金,做更多工作,比如引来水流加大其流量,对受污染的河床进行冲污,加速其自净过程。当地环保人士坦言,这一过程相当漫长。 
  污染太容易了,纵容企业不上设施,放任工厂偷排废水,但要恢复起来就很难了。一个小企业污染一条河,一年拿到10万元利润,但它毁坏了环境、毁坏了依存于这个环境的所有人的健康,可能价值几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