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 正文

八闽喜迎党代会海西大业创辉煌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07-04-23
编辑:李润南 点击数: 字号:
  

10项交流重点促进闽台信息产业对接 


  本报讯(记者蓝旭)闽台信息产业交流对接将积极推进10项重点工作,这是省信息产业厅日前出台的《福建省“十一五”闽台信息产业对接行动方案》确定的。 
  方案进一步发挥福建信息产业对台区位优势和产业对接特色,先行先试,提出10项重点工作——推进闽台光伏电子和LED产业的对接;推进闽台彩色液晶显示器产业的对接;推进闽台动漫产业的对接;推进闽台嵌入式软件的对接;推进闽台IC设计业的对接;推进闽台信息化服务商在纺织等福建传统优势行业信息化ASP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的合作;推进闽台无线电业者的沟通,密切业界交流与合作关系;联手相关部门,开展无线电专项保障活动;争取在我省召开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或信息产业发展)论坛;建设闽台IT产业对接公共服务平台,开通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合作之窗网站。 
  浦南高速首条隧道贯通 
  本报讯(徐树才 陈忠 王树瑜)7日下午4时48分,经过建设者们8个月的奋战,全长1618米的浦南高速公路樟元山隧道顺利贯通。这是浦南高速25条隧道中第一条贯通的中长隧道。 
  樟元山隧道由中铁十一局集团四公司负责施工,由于地质条件差,采用“新奥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依靠科技进步,不断优化施工组织,抢晴天、战雨天,攻克了重重困难。尤其是8月1日浦南高速开展“百日会战”以来,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上足劳力和机械,增加200多名施工人员,终于提前1个月顺利贯通樟元山隧道。 
  周宁建设新农村 针对乡情谱曲调 
  本报讯(王绍据 王高勇 张家灼)近日,在喜迎省第八次党代会的浓浓氛围里,笔者在周宁农村目睹了新农村建设的火热场景。带着“许多农村人口显著减少,怎样开展建设”的问题,我们在这里找到了答案:不搞一刀切,不谱同个曲,而是寻找一条切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路子,试点带动、中心辐射、多层面推进,使新农村建设扎扎实实,富有成效。 
  周宁全县18万农村人口就有7万多人外出经商务工,常年在江浙沪等地打拼,只有逢年过节才回乡。10月29日晚,我们夜宿边远的礼门后垅村,了解到该村原有800多人,现在仅剩200余人,留守的大都是妇女、老人、孩子。在秀坑自然村看到的人群中,没有一个年龄不超过半百的。 
  这种情况,新农村怎样建?靠谁来建?周宁县的做法是,不一哄而起,根据农村的特殊情况,脚踏实地分类指导,以试点村带动;扩展县城,吸引更多农民进入城区,形成农村人口聚集中心;把乡镇所在地的中心村作为第二层面做大做强。 
  浦源进登村全村1300人,有500人外出经商或务工,仅在上海就创办企业百余家。去年村两委到上海等地筹集资金24万元,在沿溪两岸砌防洪堤、建观景台,建起中心广场,安装夜景灯,村子变得靓丽整洁了,成了远近闻名的新村。县里确定该村作为试点,推而广之。 
  对那些人口稀少、地质灾害多发、交通不便的村子,则逐步搬迁到中心村或集镇所在地,有关部门联合筹款,每户补助1万元。如咸村梓岗村,地处偏远,迄今未通公路,就筹集资金实施造福工程,把5个自然村166户村民搬迁到镇所在地附近。 
  同时,加快县城建设,城区规划从现有的6平方公里扩大到16平方公里,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并在教育、卫生服务配套等方面下工夫,适应人口聚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