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读林语堂

作者:张少华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09-05-25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就读师范那会儿,整天泡在校园图书馆里。那时读《诗经》、读庄子、读朱熹、读鲁迅、读尼采、读波德莱尔、读马克·吐温……唯独极少读林语堂。兴许出于“选择性固执”的缘故吧,彼时心中感念的林语堂就像夜空里一颗并不怎么耀眼的星星。当然,我心底自知,“选择性固执”很大程度上缘于“固执性偏爱”——那时对鲁迅有着神灵般崇拜,而与林语堂文艺观相掣肘的鲁迅曾经说过“轰的一声,天下无不幽默”这句讽林讥语。想想当年的固执与偏见,如今忆起,总会汗颜而无地。

        上世纪80年代末,电视剧《京华烟云》一度热播,获悉《京华烟云》文本首版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用英文写就之后,当时正苦于英语难学的我,自然对“英语通”林语堂蓦然产生由衷敬意。所谓爱屋及乌,对林语堂其人其事投入相当关注热情自此而始。

        10年前,从书店里偶得《林语堂散文选集》一书,才刚捧读,眼球便被牢牢抓住。选文内容所涉大都为生活琐事,可就在这种貌似闲谈的文本当中却能让人领悟到诸多其他著作所没有的生活情趣,生活智慧与生活哲理。譬如《论躺在床上》一文中这样写道:“躺在床上是我们摒弃外物,退居房中,而取最合于休息,宁静和沉思的姿势。使思想自由驰骋,而能看到人生之美:可以由一片玻璃或一幅珠帘看见人生,现实的世界笼罩着一个诗人的幻想的光轮,透露着一种魔术般的。在床上,他所看见的不是人生的皮毛,人生变成一幅更现实的图画,像倪云林或米芾的伟大绘画一样。”躺在床上本乃区区小事,在林氏生花妙笔里竟能演绎出如许绚丽的情思来,林氏联想着实令人叹为观止。事实上,恰恰在这种放射式、夸大性联想中,读者才深切领悟到某种素有同感而拙于言表的生活智慧与生活机趣来,而这就是林氏著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林语堂博闻强记,其文信手拈来,海阔天空,读之如沐春风,让人启智解疑,收获良多。如《论解嘲》短短千字文里,林语堂就笑谈式列举了苏格拉底、林肯、金圣叹、西班牙守礼伯爵、耶稣等诸多充满幽默警示意味的名人故事或趣闻轶事,其中,苏格拉底遭遇老婆惩罚性盆水淋头后的解语“我早晓得,雷霆之后必有甘霖”与西班牙守礼伯爵临死前拒绝访客长谈的那句“对不起,求先生原谅,让我此刻断气”,更是令人忍俊不禁。不难看出,如此貌似放浪有加、严肃不足的幽默笑谈背后,其所倾注的是作者对人世生活的博大宽容与智慧思考,而这无疑属于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