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漳州新闻 > 正文

演绎“工业造城”的传奇 --——记先行先试的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

作者:佚名 来源:漳州新闻网 时间:2008-12-08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江南北,龙海市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作为全省第一个中外合资成片土地开发试验区于1991年成立,目前已成为全市经济总量排名第一、引进台资企业最多的开发区,实现了从农业大镇向工业强区的转变。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的发展史,成了我市开发区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先试:中外合资成片开发

  自1991年7月奠基以来,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滚动发展,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省级开发区。这个当时全省第一个中外合资成片土地开发试验区,而今已成为引进外资的“排头兵”,区内目前拥有外资企业183家,占区内企业总数的32%,投资总额36.4亿美元;2007年完成工业产值156亿元,占全区总量的86.2%;出口创汇8.2亿美元,占全区总量的97.6%。

  在1991年厦门“9·8”投洽会上,第一家台资企业东海冷冻食品与开发区签约,成了勇敢的先行者,为此后台资企业的进驻做出了示范,也为开发区致力于引进外资、完善设施、健全机构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2003年底,角美原来一个建制镇和两个省级开发区实施整合,成立了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掀开角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篇章。整合后的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着力体制机制的整合与创新,实行“四个统一”,即:在工业园区运作机制上实行统一管理,在基础设施上实行统一建设,在招商引资上实行统一把关,在建设用地上实行统一控制,确保园区整体高效运作,有效促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角美这块投资热土永葆生机和活力。

  先行:引进台资实现飞跃

  通过体制创新和基础设施的滚动发展,全区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1991年东海企业进驻角美后,泰山食品、福贞集团、统一马口铁等一连串的台湾食品产业链纷至沓来,结缘角美。这些企业都是当时台湾颇具影响力的大企业。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所创造出来的“泰山速度”、“统一效应”在当时名闻海峡两岸,1998年4月工业区被漳州市政府命名为“漳州市台商投资区”。

  2003年1月26日,台湾灿坤集团首条生产线在角美试产,并很快演绎出“工业造城”的传奇故事。随着灿坤的进驻,长春化工、南港电器、新格有色金属、朝良工业等10多家外资企业纷纷落户龙池,并形成了以灿坤为龙头的家电电器生产产业链。

  台资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力促使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现在区内共引进台资企业106家,吸引台资达26亿美元,占引进外资总额的71%,2007年完成工业产值103亿元,占全区总量的58.5%;出口创汇7.3亿美元,占全区总量的86.5%;上缴税收5.8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68.7%。

  先锋:优化资源促进升级

  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一区六园”的发展格局蔚为壮观……如今的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已经走向了成熟发展的更高阶段,即从原来的农业引资转向工业引资,在产业结构的比例分配上,工业在全区所占比重达到90%以上。

  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从早期的“来者不拒”到现在的“精挑细选”,并根据企业的技术含量和资金投放量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开发区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已经升级换代,逐步走向成熟期。即使是已拥有150多项世界专利、500多项国家专利的灿坤电子也忙于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重组。传统产业不断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有效扩张。当前,该区正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筹划建设商务营运中心,致力做大做强钢铁、汽车、电子及家电和新型材料等支柱产业。

  工业的大发展带来人口的大聚集,拉动园区房产、交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银行、电讯、学校、医院、商贸、流通等城市元素一应俱全。截至目前,该区已先后投入近8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42.7%,角美城市后发优势逐步凸显。

  有耕耘就有收获。十几年来,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将拥有规模工业企业131家,可望实现工业产值240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0亿元以上。

 (本网记者 陈瑞珠    通讯员 郭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