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勇当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排头兵

作者:佚名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08-11-26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一湾浅浅的海峡,隔不住两岸农业的蓬勃朝气。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在两岸农业合作交流的大潮中迅速崛起,奋力走在前列。1997年,漳州被列为全国首批两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之一,漳台农业合作“一马当先”。

  农业利用台资全国最多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的挂牌成立,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营造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投资“软环境”。十几年来,漳台农业合作出现了由点到面、由单项零星向产业整体配套、由沿海向内陆山区梯度推进的全面发展态势,两岸农业依存度持续提升,漳州进一步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的密集区。

  漳台农业合作实验区设立11年来,台资农业项目不断增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后劲不断增强。据统计,全市共批办台资农业项目609个,总投资12.43亿美元,合同利用台资11.31亿美元,实际到资6.43亿美元。全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952个,总投资15.09亿美元,合同利用台资14.1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8.35亿美元。漳州已成为台商投资农业的密集区,是台资企业投资农业的首选地,也是全国农业利用台资最多的设区市。

  合作层次持续提升  

  农业合作实验区设立为漳州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活力,成为推动漳台合作的强大“引擎”。有了这一良好的“软环境”,漳州迈开了新步伐,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持续拓展两岸农业合作新平台和新渠道,农业经贸合作层次得到持续、纵深推进。

  1999年1月18日,第一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在我市隆重举行,这是祖国大陆首次冠以“海峡两岸”为题头的农业合作经贸活动。花博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花博会已成为全国性的以花卉和农产品为主的两岸经贸盛会。

  2006年4月,农业部和国台办正式批准漳州市在漳浦县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依托创业园这一载体,漳州进一步扩大创业园的功能定位和范围,对台吸引力日益提高。目前,已有66家台资农业企业和3个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到创业园投资兴业,总投资1亿美元。

  互惠双赢生机焕发  

  漳台农业合作的持续升级直接推动了漳州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漳州从台湾引进的一大批农业优良品种,以及先进的生产实用技术、加工工艺和设备等,加快漳州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转型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全市累计引进台湾农业良种1600多种,其中大面积推广100多种,推广面积100多万亩;引进台湾各种先进农业加工设备近4000台(套),农业种养加工技术600多项。在台资农业企业的带动下,全市现有农业产业化组织1700多个,固定资产70多亿元,带动农户50多万户。

  产业化经营显著提高  

  两岸交流与合作的成果惠及大批台资农企。2007年全市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出口货值11.48亿美元,占全省45%;其中台资农企从漳州关区直接出口创汇4.21亿美元,占全市50%。罐头、熟肉制品、水产品、果蔬制品、保鲜蔬菜、保鲜水果、花卉苗木、木制家具等八个品种出口量位居全省同类产品首位。他们外接国际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把农民与市场紧密地连接起来,有力地推动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全市认定的10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台资农业企业就有21家,占总数的20%。漳台农业合作,促使漳台两地的依存度更趋紧密,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增进两岸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

  漳州被国家批准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之后,漳台农业合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漳台农业合作也将在时代的发展中跃上新的层面,闯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本报记者 洪韬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