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平和·闽南日报】城·“观”|平和县:山水园城融画卷
▲早期的中山公园内景
▲1981年的平和县气象站
▲20世纪80年代的平和县城
▲平和县城全景新貌 卢达鹏 摄
花山溪像玉带一样绕城而过,溪边健康步道绿树成荫、风景如画……漫步在“省级园林县城”的平和县,但见城区内道路宽敞平坦,一座座挺拔的高楼、一处处整洁的小区,映衬着路边的绿树红花,让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平和县聚焦“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目标方向,在老城区做减法、新城区做加法,不断增强乡村建设、推进城市创新,在生态环境、交通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一幅特色鲜明、文明和谐的城乡融合发展画卷跃然而出。
作为平和县最亮的城市名片——滨江片区见证了县域景观这一系列变化。
昔日一片片蜜柚园,如今已蜕变成集商业繁华与文化底蕴于一身的滨江片区。滨江广场作为该区域的璀璨明珠,商铺林立、品牌汇聚,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首选之地。紧邻其旁、依傍着花山溪的阳明公园,流水潺潺,四季花开,以其“出门入园、推窗见绿”的生态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成为平和县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随着滨江片区的不断发展,平和县着力打造了王阳明文化展示馆、平和县博物馆、平和县图书馆等地标性建筑,与周边的现代化住宅小区、公共停车场等生活配套设施,共同构建了一个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的幸福生活圈,为平和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平和县在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不断探索城市发展新路径,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与实施,平和县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蝶变,不仅商业与文化产业蓬勃兴起,更在生态环境与公共配套设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平和县人民带来了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生活。
中山公园,作为平和县老城区的核心地带,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这片土地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清晨,阳光透过榕树树叶的缝隙,洒在蜿蜒的小径上。人们三五成群慢跑健身,孩子们尽情奔跑嬉戏,大妈们优美的舞姿都成为公园中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随着平和县老城区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中山公园也迎来了华丽的妆容。昔日那些坑洼不平、雨天积水难行的道路,如今已换上了平整的柏油外衣,不仅提升了通行体验,更彰显了城市的整洁与美观。同时,公园内新设儿童游乐设施与廊道、凉亭,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收获快乐与成长。中山公园的这一系列改造与升级,让老城区焕发了新的活力与魅力。这是平和县老城区城市更新的重要成果,更是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民生福祉的缩影。
平和科技产业园,这座位于迎宾路与北环路之间的产业高地,作为平和县的新城区正以强劲的姿态崛起,以崭新的面貌和无限的潜力呈现在人们眼前,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沿着宽敞笔直的正兴大道穿越而过,一幅现代化新城区的壮丽画卷缓缓展开。
聚焦高标准,聚力促发展,平和县深刻把握发展机遇,精准绘制高质量发展蓝图,在科技产业园创新推出了“国有企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运营团队”的招商引资新模式,成功吸引了温德姆酒店商业综合体、福熠食品产业园、平和联晨国际商贸城等众多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目前,科技产业园内已汇聚了61家知名企业,形成了以食品与包装、建材家居为主导的两大产业集聚区。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路网规划全覆盖,第二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升级和35千伏线路迁改工程,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与支撑。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新城区也始终不忘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学校、医疗、公园等一系列优质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不仅让新城区的居民享受到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也为新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广袤的乡村画卷中,平和县立足自身实际,巧妙地将“山、水、园、城”与人文要素融为一体。花山溪郊野绿道滨水休闲区,将水的灵动与乡村的宁静完美结合,成为平和县人民亲近自然、享受宁静的绝佳好去处;南山古城作为历史文化的展示点,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平和蜜柚科技小院的入驻进一步助力蜜柚产业绿色发展;南胜镇欧寮村作为省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促进了两岸乡村建设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平和县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与活力。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由 张芯昕 叶长虹 采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