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中科院院士吴硕贤:不忘母校师恩 寄语育英学子

作者:詹鑫鹏 张艳珍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24-04-23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他,18岁,以全国高考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37岁,成为中国建筑界与声学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44岁,首度阐明声学虚边界原理,解决了国际难题;58岁,成为中国建筑技术科学领域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也是平和县育英小学的校友,虽然离开母校已经60多年,但77岁高龄的他仍然对育英小学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近日,在育英小学喜迎建校120周年之际,他再度回到了母校。

“故园六十五年前,数次返乡记忆甜。孺眼乾坤尤广大,童心岁月更迁延。山川依旧城容异,学业日新鬓色斑。信道熵增为铁律,人生非是逆行船。”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硕贤为平和县育英小学建校120周年所写的一首题为《返平和感赋》的古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校深深的热爱。近日,在平和县育英小学建校120周年校园文化展示活动上,吴硕贤更是以一篇激情澎湃的致辞表露出了对母校的无限厚望,温馨的氛围感染了现场每个人。

中科院院士 吴硕贤:看了师生的文化表演非常的精彩,师生都多才多艺,(感受到了)学校“诚、慎、勤、勇”校训,还有学校的“ 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个一活动,我觉得学校孩子培养得很好,精神面貌也很好,确实多才多艺。

上世纪50年代,吴硕贤父母在平和工作,他随父母来到平和县育英小学就读。

中科院院士 吴硕贤:我在育英小学读了完整的小学6年,整个童年都是在平和度过,给我留下来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时我觉得在育英小学的时候,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首先从德育来讲,我们是看了很多的电影、唱红歌,我当时加入少先队,还是中队长,很羡慕人家大队长。然后从智方面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特别像黄木如老师,现在还健在,我们一直都建立很好的师生关系。

在平和,吴硕贤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也展现了男孩子爱玩的天性。如今,年逾七旬的他依然对这些快乐往事记忆犹新。

中科院院士 吴硕贤:当时在小学的时候接触大自然,平和的环境比较接地气,自己做玩具,比如陀螺、弹弓、弓箭啊,都是自己动手做,另外自己会去斗鱼、抓蟋蟀、(抓)知了,还有掏鸟窝,烧蜂巢,很多大自然紧密结合的活动,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还是起到很好的作用,动手能力也比较强。

由于父母均是中文教师,耳濡目染下,吴硕贤对古诗词、律诗词产生浓厚兴趣,开始学习诗词格律。他至今仍保留着吟诗作词的雅兴。

中科院院士 吴硕贤:我从小应该是我父亲教我这些古(律)诗词的做法,比如说平平仄仄平平仄,所以我很小就看了很多白香词谱、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等,所以对文学应该是根基比较好,当时就很想写这个诗,我记得1959年还参加平和县的一个全县诗歌比赛,我还得了奖,奖了我一个笔记本、毛巾,当时非常高兴,所以我从小志愿是想当作家诗人。

吴硕贤上初中时,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都撤走了。国家需要大量科技人才,号召青年学子要努力攀登科技高峰。满腔爱国热血的吴硕贤便立下了科学报国的决心。

中科院院士 吴硕贤:当时就很崇拜那些钱学森、华罗庚、梁思成这些科学大家。从那时候开始就立志要当科学家!

1965年,吴硕贤以福建理科状元、全国高考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大学期间,吴硕贤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与各门学科的知识,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独到的学习方法,后来以坚实的知识基础,再次考上了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的研究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古稀之年的吴硕贤在建筑声学和环境声学的理论研究中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诸多荣誉加身,但他依旧不忘母校、铭记师恩,并对育英莘莘学子寄予亲切期望。

中科院院士 吴硕贤:我觉得有几点很重要,一个是立志,要立远大的志向,而且这个志向要立长志,就是说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以持之以恒的毅力来完成一辈子的志向,这个我觉得很重要,再一个我觉得是要打好基本功,就是说要下一些笨的功夫,不能(投机取巧)走捷径,再一个我觉得要善于联想,我们这个创造性实际上是建立两类事物之间的联系。不管做哪一行,我们要多动脑筋,比如我们看书,不是光看懂就行,还要深入去动脑筋,去想想有没有一些别人没想到的(知识),或者听到新的一些方法技术,你要联想到本专业,你从事的专业能不能从这里头得到好处,得到启发。

吴硕贤,1947年5月生于福建泉州,博士,建筑技术科学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是中国建筑技术科学与绿色建筑的积极倡导者,是建筑技术科学领域唯一的中科院院士。2015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主要著作有《偶吟集》、《音乐与建筑》、《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最新发展》、《室内环境与设备》、《建筑声学设计原理》、《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辅导教材--建筑物理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