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今日立冬:生气始蓄 万物收藏

作者:安奋伟 来源:山西日报 时间:2022-11-07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原标题:【熟知“二十四节气” 与自然和谐相处】立冬 生气始蓄 万物收藏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宋·紫金霜《立冬》)

2022年11月7日18时45分18秒,农历壬寅年“立冬”。

“立冬”,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斗柄指向西北,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日照时间继续缩短,气候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过渡转变。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立冬”来临,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草木凋零、蛰虫伏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进入休养收藏状态,迎接惬意的冬日慢时光。

【万物皆收藏也】

“立冬”代表冬季的开始。北方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雨雪降温天气。寒冷的北风普遍盛行,气温逐渐下降,但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在南方地区,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之说。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天气会越来越冷。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古人会在这个季节用推算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立,建始也……冬,终也。”《孝经纬》曰:“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意思都是讲立冬不仅是冬季开始,“冬”还有终了之意,指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这一时节,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因地制宜抓农业】

“立冬”后,北方农林作物已全面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秋收、秋管、秋种“三秋”大忙季节接近尾声,抓紧时机浇好麦地、菜园及果园的冬水,以补充土壤水分,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

在这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搞好晚稻的收、晒、晾,保证入库质量。抓紧播种冬小麦,巧用天时,下雨早播,不如抢晴略为迟播,以保证播种质量,力求做到带蘖越冬,防止年内拔节,并尽量扩大冬种面积,减少空闲田。同时,各地要抓好冬修水利、冬季积肥工作,为来年农业丰收打好基础。另外,“立冬”后空气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林区的防火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迎冬贺冬补冬】

“立冬”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非常重要的“四时八节”之一。古代“立冬”这天,皇帝要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而民间祭祖、饮宴、卜岁等“贺冬”习俗,在不少地方流传至今。人们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丰年,农民们亦获得饮酒与娱乐的酬劳,休养生息,享受丰收成果,期待来年更加兴旺富足。

“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立冬补冬,补嘴空,人们倾向进补食物来驱寒气度严冬,谓之“补冬”。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北方地区,有“立冬”节气吃饺子的习俗,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立冬”节气,老南京人特别注意吃生葱,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南京人在“立冬”时还喜欢吃肚包鸡,是用猪肚子包住整只鸡来进行烹饪的菜,非常滋补。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绍兴人把从此时起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阳气藏阴精蓄】

《四时调摄笺》有:“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中医学理论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冬”是人体最舒适、消化吸收功能最好的时候。按天人相应的中医养生原则,正是适时进补营养物质、补充机体消耗的最好季节。

饮食方面,减咸增苦、饮食宜温。应注意少食生冷,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和温润厚重的食品,苦味食物可助心阳。

起居方面,不应当扰动阳气,因此,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衣着要得当,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运动养生,不能懈怠。应通过运动锻炼,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疏通经络、调和脏腑气血,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要多参加娱乐活动,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此外,冬季宜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记者安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