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见丰收 稻花香里说丰年
福建省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平和分会场活动精彩纷呈
▲现场签约
▲柚子智能分拣机保证品质
▲直播间里柚子飘香
▲稻田蛙喜获丰收
导报讯(记者 洪婷婷 王振贤 通讯员 黄水成 文/图)值此举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9月22日早上,福建省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平和分会场活动在五江之源、花山溪畔举行。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漳州市农业农村局、平和县人民政府承办,平和县农业农村局、平和县数字乡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平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周联清,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老科协会长薛卫民,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东河,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革生,中共漳州市委副书记黄水木,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翁祖根,以及省、市和福州市闽侯县、漳州市各县(市、区)有关单位领导,平和县干部职工,签约代表等出席活动。活动以“柚香平和庆丰收、河清海晏迎盛会”为主题,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平和特色农业的展览展示、直播带货、农事体验、乡村旅游等活动,贴近农业生产、农村习俗、农民生活,唱响爱党感恩主旋律,讴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乡村建设新面貌,彰显中国农民新风采。
活动举行了“琯溪有点田”App发布、平和优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展示以及农产品全产业链绿色联盟签约、校地战略合作签约、特色现代农业项目及农产品供销合作签约。同时举行“庆丰收”农特产品展示和直播,漳州各县(市、区)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农旅产品,汇集在活动现场进行集中展销,让观众和游客参观、体验、品尝,并依托农产品电商平台,与新媒体合作,持续开展柚香奇兰、琯溪蜜柚等农产品直播带货,带动本地柚、茶为主的特色产品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还举办了系列配套活动。在坂仔镇的科技小院试验基地举行平和蜜柚提质增效现场观摩会,在山格镇新坡蔬菜产业园举办农事体验活动,在小溪镇联光村举办农产品采摘游活动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来客纷纷体验,不亦乐乎。
近年来,平和县委、县政府牢记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全面推进五大振兴,产业发展更加多元,乡村形象更加美丽,农民生活更加幸福。依法稳妥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持续推进退果还耕、园改耕,加强“稻菜轮作”“稻田蛙立体养殖”等新模式推广,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大力支持适养适种的高产、优质、高效品种,“我在平和有亩田”认耕活动在全省推广交流,打响“平和味”系列农产品品牌。此外,统筹推进花山溪综合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推广绿色种植,建设生态果园,护育湿地生态,实现治土壤与美家园相结合、净绿水与靓环境为一体,打造形成五彩稻田、百亩薯园、千亩菜篮等乡村旅游新打卡点。倡议“种好柚、卖好价”,推进平和柚、奇兰茶转型增效。“琯溪蜜柚”品牌价值达186.55亿元、白芽奇兰茶品牌价值达32.24亿元,有效带动60余万平和人民增收。2022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78元,同比增长8.6%。
1智能分选,线上走一趟就知糖度有多少
在漳字号鲜果标准化基地,一颗颗蜜柚经过众多分拣环节后,才能走出基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基地里,一条26米长的设备引得不少人驻足观看,这就是蜜柚智能化分选设备。该设备包括自动清洗、保鲜、烘干、重量分级、糖度检测等,作业时无需切开蜜柚,就能精准地检测出蜜柚的糖分、重量、色泽等,十分便利。该设备每分钟可检测150个,日产能约30万个,实现品质标准化,打开了蜜柚产业标准化升级之路。
平和数字乡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事业部经理庄先生说,经过这台设备的柚子可以一柚一码,每个柚子都有它的“身份证”。
据悉,“一柚一码”溯源体系是政府、柚农、柚商和消费者共建共享的价值传递体系,通过对蜜柚种植、采摘、分拣和销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采集,科学分析与精准识别,实现风险可识别、可控制、可处置,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保护区域蜜柚品牌,同时也是做好生产环节与流通消费环节有效衔接、营造蜜柚放心安全消费环境、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增强蜜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2网络“助攻”,平和柚子大步走向世界
从大门走进会场,迎面就能看到官方的直播基地——漳字号平和琯溪蜜柚直播基地。每个房间里堆满飘香的柚子,主播在声情并茂地介绍,一个个精美的柚子销往全国各地。
平和数字乡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艺华向导报记者介绍,公司销售的水果都来自公司1300多亩的果园。科学化管理让柚子口感清甜,同时也聘请有经验的老果农来管理,带动当地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直播带货正当时,很多优质的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向世界,平和琯溪蜜柚直播基地也紧跟时代浪潮,依托产地优势,打破传统经销渠道,努力把好柚子卖向世界。
目前,电商直播基地大多由年轻人组成,很多都是毕业回乡的大学生,致力于家乡的发展。基地目前已销售超过200万斤柚子,产值超过5000万元,预计年底可以突破1亿元。
3稻香蛙欢,新模式助农民收入倍增
“在电商平台,一斤蛙肉最高能卖到58元。我们的青蛙都是生态养殖,在稻田里长大,可好吃了。这个稻田产的米搭配这个蛙肉煮粥,很清甜。”在丰收节的会场,福建君品佳农科技有限公司的张朝君正向嘉宾介绍自己的参展产品——稻田蛙。
稻田里养蛙,是近年平和芦溪镇因地制宜探索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水稻插秧后的45天左右将人工养殖的虎纹蛙投放至稻田里,建立稻娃共生的关系。稻田为蛙提供栖息场所,蛙替稻田清除害虫,水稻成熟的时候,蛙就能上市,古诗词里面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芦溪镇就能看到了。张朝君向导报记者介绍,目前稻蛙模式一年能产2季蛙,蛙的产量还不错,一季亩产3000斤左右,产值大约6万元;水稻选择再生稻品种,第一季亩产1300斤左右,第二季亩产约900斤。相比于以前只种水稻,稻蛙模式让农民的收入大大增加。
芦溪镇养殖稻田蛙的规模正逐渐扩大,目前养殖面积有300多亩,村民收入成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