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平景区> 祖师文化 > 正文

千年古刹三平寺: 从“禅宗道场”到“闽南神殿”的演化

作者:三平管委会 来源:三平管委会 点击数: 字号:

千年古刹三平寺:从“禅宗道场”到“闽南神殿”的演化

 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活跃在古印度。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就开始融入中华文化,逐渐在中国生根。唐朝李唐时期佛教达到了空前鼎盛,分化为多种教派,其中禅宗是著名的教派之一。佛教中国化,融合了儒、道等中国哲学体系思想,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千年古刹三平寺,位于平和县文峰镇三平山,由晚唐高僧义中禅师所创建,迄今1177年且香火愈加兴旺,信众遍布36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厦漳泉、潮汕、深圳、广州、龙岩、以及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区。可谓“师以山而道侔,山以师而名出”。

1.jpg

 有关义中禅师的历史文献见诸于王讽撰《漳州三平大师碑铭并序》(收录于《唐文粹》、《全唐文》)、现存三平寺王讽撰《漳州三平山广济祖师行录》石碑、东坡居士苏轼题《唐广济大师行录碑》(拓本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禅宗颂古联珠通集》等。

2.jpg

 义中禅师,俗姓杨,陕西高陵人,敕号“广济大师”,俗称“三平祖师公”。建中二年(公元781),义中生于福唐(今福建省福清市);贞元十年(公元794),随父仕官至宋州,投律师玄用门下,剃发出家入佛门;元和二年(公元807),受具足戒成僧人;之后,义中云游四海,先后拜了百岩怀晖、西堂智藏、百丈怀海、抚州石巩、潮州大颠等禅师;宝历元年(公元825),义中在漳州半云峰建“三平真院”,收徒弘法;会昌五年(公元845),义中避隐九层岩创立三平院;咸通十三年(公元872),义中圆寂,享年九十二岁,僧腊六十五夏。

3.jpg

•传承了南禅一脉精髓

 《行录》碑有这么一段话,义中禅师“多穷经史,长于周易,先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他遍游名山大川,走访梵宇古刹。先后受学于南岳系马祖的著名弟子百岩怀晖禅师、西堂智藏禅师、洪州百丈怀海禅师。又去江西抚州拜谒禅师石巩,留下“半个圣人”佳话。元和十四年(公元819)义中禅师拜大颠禅师为师,最终成为潮州灵山寺大颠禅师法嗣弟子,继承其衣钵,为禅宗十祖、南禅五祖。在三平寺山门有幅对联颂扬义中禅师法嗣渊源,“梅岭禅灯照八闽,潮州法乳抚三平”。在唐代像义中禅师那样云游四方、且得到众多高僧言传身教的,当属不多见。

  义中禅师所师承是禅宗南派,其要义认为佛性是人的本性,人人具有先天菩提智慧,一旦万念俱灰,真智显露,就能明心见性、内外彻悟、见性成佛了。由于义中禅师广纳并蓄,不仅精研了佛教的经、律,也修证了南禅义理,而且经历了世事沧桑,从而将南宗禅理发扬光大,直到“妙造空中,深了无碍”了。

  义中禅师四十多岁时离开大颠自立门户,选定漳州开元寺后山半云峰下建立“三平真院”,自立门户、收徒弘法。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汰佛,他被迫率领一干僧尼,徒步循涧进入平和,避居化外蛮荒之地坚持佛法禅学,选定了龟蛇峰间建立三平寺院,就此深山密林处聚徒讲学,保护了大乘南禅一脉真传并大德弘光。《碑铭》有这么一段话,“学人不远荒服请法者常有三百余人。示以俗谛,勉其如幻解脱;示以真空,显非秘密度门。虚往实归,皆悦义味。知性无量,于无量中以习气所拘,推为性分;知智无异,于无异中。以随生所系,推为业智。以此演教,证可知也。”由此可见,义中禅师在三平院开示众人,鞭辟入里,处处充满禅机。

4.jpg

•汲取了中华文化精华

 《碑铭》记述了义中禅师一些言行,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家学说对他产生深厚思想影响。义中禅师不仅强调孝道,而且践行孝道。义中禅师答王讽曰:“孝之至也,无所不善,有其迹,乃匹夫之令节;法之至也,莫得而私,一其政,则国之彝典。”表达了义中不仅对儒经精通,而且有独到见解。在他的眼里,儒家哲理和佛法是相通的。又如《碑铭》有段记载,“大师一日疾背疽,闭户七日不通问。洎出,疽已溃矣。无何,门人以母丧闻,又闭户七日不食饮”。

 《行录》记述义中禅师许多传奇故事,体现佛教与中国道家思想融合,在此义中禅师幻化为法力无边神明。“大师飞锡入三平山中。先止九层岩山鬼穴前,卓锡而住,化成樟木,号锡杖树。次夜众祟舁师抛向前面深潭,方乃还来,见师宴坐俨然无损。一夕寝次,复被众祟舁向龙瑞百丈潭中,以笼聚石沉之。其水极峻,观者目眩,及乎回,见大师如故。于是遽相惊讶,仰师之道,钦服前言,乞为造院,愿师慈悲,闭目七日,庵院必成”。这体现了佛教中国化之后,不仅重视来生极乐世界的彼岸“净土”,而且以宏大法力拯救现世“苦海”中的人们。三平寺世代相传的义中禅师咒语(宝诰)明证:“南无,机投石巩,派接灵山,九层岩上鬼神惊,百丈波心蛇虎伏。神工运宝,愿力弥山,慈光直射九重天,惠日永临三千界。毛公侍卫,檀信皈依,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三平开山广济祖师菩萨,摩诃萨。”

5.jpg

•演化为民间信仰神殿

  义中禅师不仅是一位高僧,而且精通医术,通晓天文地理,鞠躬尽瘁为民造福。在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三平山传播佛法,给刀耕火种山民带来了文明;指导适时耕作播种,以先进技术发展生产力;亲自化解族群矛盾与仇恨,让百姓安居乐业;以高超的医术为民治病,还让武僧传授拳术以强身健体。义中禅师“大爱利他、广恩普济”深得民众爱戴和敬仰。

随着佛教与中国传统的道教及民俗信仰的融合发展,民间对于义中禅师崇拜,逐步深化为求神拜佛的民俗信仰。从此义中禅师“从人到神”了。人们在祈祷中寄予希望,凭借信念、希望和梦想而坚忍不屈、百折不回撑起一片天。凭借传统信俗文化,不断滋润希望与信念这片精神绿洲,构建了一幅闽南人对美好生活愿景的“世俗画”。在三平寺义中禅师是一位大慈大悲、法力无边、驱妖降魔、有求必应的保护神。正如塔殿神龛对联,“法大无边龙虎伏,道高有象鬼神惊。”一千多年来,义中禅师民俗信仰不仅在闽南地区世代流传,而且随着闽南人向外移民,也传播到台港澳地区、东南亚各国乃至华人生活欧美国家,可见影响广大而深远。


     作者:周国林

     编辑:邓碧霞 薛毓涵 黄钟贤

     审核:黄汉标 赖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