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旅游,疫情防控莫松懈
清明节假期即将到来,文化和旅游部提醒广大游客,出游期间疫情防控不松懈,火灾风险要警惕。出游提醒的背后,对景区和游客来说,也是一次“大考”。
对于各地而言,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业发展的特殊严峻形势,要正视困难、主动作为。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战疫情、促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紧扣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促进旅游市场恢复、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有效的疫情防控为前提,着力提振旅游市场信心和活力,促进旅游业及有关产业快速回暖复苏,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制定强有力的激励政策和综合措施,着力提高疫情防控精准性、有效性,积极有效扩大旅游消费,支持旅游业各类市场主体克服困难、改善经营状况,尽最大可能减少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和就业的影响。另一方面,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消费新趋势、满足新需求,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然而值得重视的是,旅游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游客进入景区难以管控,人员过多容易造成聚集,无疑存在疫情传播的风险。2020年清明节期间,黄山景区“超载”导致大量游客被停止入园就是一个例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因此推进旅游业扩大复苏,仍需坚持“防控为先、分区分级”的原则,不能有丝毫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正如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李晓勇表示,要强化行业部署,严格落实旅游景区“限量、预约、错峰”要求,进景区景点前要扫码登记,测量体温,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对于清明节选择出游的广大游客而言,健康、平安、文明更需铭记于心。首先,做好健康防护,牢记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出门前备好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品,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其次,出游前应及时了解旅游目的地、途径地天气变化、客流、车流和住宿情况,科学合理安排;慎重选择高风险旅游项目,做到量力而行,不到未开放景区点游览,不在林区使用明火、吸烟、燃香点烛、野炊等。同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自觉做到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不随意乱涂乱画,不攀爬损毁文物建筑等。
“与文明相伴,与平安健康同行”,是这个清明假期出游的制高点。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每一项内容都是一个考题,检验着我们的疫情防控精准性、有效性,也检验这广大游客的文明素养、旅游习惯,需要各个景区和每个游客给出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