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漳州新闻 > 正文

诏安县加快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纪实

作者:陈惠强 沈丽煌 沈乾生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08-01-10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大项目接踵而来,新厂房拔地而起,新项目陆续投产。年终岁首,诏安喜讯频传:

    以生产海上钻井平台为主、填补国内空白的福建鸿鹰船舶修造项目落户诏安梅岭镇,该项目总投资9980万美元,5年内产值可达20亿元人民币;

    由广东猛狮工业集团投资5亿元人民币的电源科技项目落户诏安金星乡,该项目投产后年创税收1000万元以上;

    ……

    地处闽粤边界的诏安,从建设海西、服务海西的高度来谋划建设,积极开展与珠三角、港澳台地区的协作,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引资金、技术、项目。据统计,2004年海西战略实施以来,已有58个由粤商投资的项目在诏安落户,总投资4.42亿元。此外,还有18家外资企业从广东转移到诏安,总投资1.5亿美元。


打造平台 边沿成前沿

    2004年,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号角吹响。一时间,过去被戏称为“省尾”的诏安从“边沿”跃为“前沿”,区位优势凸显,迎来发展新机遇。“延伸海西南翼发展布局,构筑海西、珠三角联结点,打造对接珠三角前沿平台”写进县党代会工作报告,成为诏安的发展战略。

    对接发展,需要平台。投入2000多万元修建8条通往广东的等级边界公路,加上已有的沈海高速、国道324线等,诏安跨入珠三角、港澳“半日经济圈”;

    整合工业园区,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规划面积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96.7平方公里。同时,规划建设梅岭集控区和台商投资区作为推进工业重大突破的承接区;

    将4个35千伏变电站改造提升至110千伏,总投资1.1亿元的220千伏变电站即将投用,工业园区实现双回路供电;

    ……

    基础夯实,环境趋好,效应显现。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刚刚公布的2007年度县域经济评价中,诏安比上年度进步12位。


招商引资 粤商唱主角

    对接平台搭起来,毗邻的粤商捷足先登,粤商成为投资诏安的主角。

    汕头工商联副会长、广东信宁工艺玩具厂董事长林岳先生,在诏安四都镇投资6600万元创建的大地饰品有限公司项目已开工投建。他说:“诏安不仅有优越的投资环境,而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诏安与潮汕相距只有80公里,两地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在诏安的感觉与在汕头没什么两样。”“家在汕头、工厂在诏安、上下班走高速”,是众多在诏安投资的潮汕企业家的生活写照。

    在诏安投资办厂的另一位汕头企业家丁建明,2004年在诏安投资8000万元创办海利水产有限公司。仅两年,这家公司就发展成为集水产养殖、冷藏、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最近,他又与其他4个兄弟一起投资6600万元,在四都镇兴办福建五公子食品有限公司,从事肉类食品加工。

    最近,该县又从广东引进了两个对该县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福建鸿鹰船舶修造项目和广东猛狮工业集团电源科技项目。


深化合作 产业大提升

    对接珠三角,并非“来什么,要什么”,而是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互补合作、科学发展。

    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是诏安县两大传统产业,但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同时,这两个产业是潮汕和珠三角地区亟待转移的产业。诏安围绕这两大产业,积极做好协作发展文章。

    青梅是诏安农业的主导品牌,为提高梅制品技术含量,诏安从广东引进青梅加工技术,开发青梅系列产品,促进青梅加工业升级。如今,诏安形成了以青梅加工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企业群体,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诏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青梅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现有青梅加工企业100多家,年加工量4万多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多家,年产值近3亿元。青梅产品还打入沃尔玛、麦德龙等超市,被厦门航空公司指定为空中食品。绿源公司生产的黄蜜梅等4个青梅系列产品,又入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获准进入北京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专卖中心设摊销售。

    诏安还引进东瀚实业、海利水产等水产加工骨干企业,提升水产加工业档次;引进飞虎织造、永君制衣和集讯制造等项目,初步形成服装织造、漂染、机械制造等纺织服装产业链。

    随着项目的落户,诏安工业经济稳步发展,支柱产业得到提升,传统的食品加工和纺织服装业实现产业升级优化,两大产业规模工业产值占据全部工业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