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山格镇:一条河流的美丽变迁 见证三万干部群众砥砺前行

作者:蔡煌杰 通讯员 吴琳平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21-06-15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在山格镇有处河堤叫“军民堤”,建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它见证了一段军民合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建设场面。老一辈的山格人对“军民堤”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忆犹新,我们一起去听一听他们怎么说的。

近日,记者来到军民堤看到,这里地势平坦,田畴泛绿,两岸绿树成荫,河道宽阔,拦河坝水花喷溅,河中绿水悠悠,河道旁也建起了公园,男女老少在此嬉闹、闲聊,呈现出一派和谐繁荣的景象。如今看军民堤河中流水乖巧驯顺,可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它可凶猛着呢!原来的河道弯曲,河岸残破,河流湍急,每遇汛期,洪水泛滥,威胁着沿河两岸数万群众的生命财产。

新陂村村民 吴天水:溪道弯弯曲曲,而且还很窄、河床很浅、河水很急、河岸残缺不全,一旦雨来了,暴雨就成灾。这个7.29灾害给山格人民带来很大的灾难,良田被淹7000多亩,房屋被淹5000多间,倒塌就800多间。

新陂村村民 吴阿茂:发洪水是危害特别大,没洪水就不会,田都淹了,坎头小组那边的房屋都淹了。

村民常年饱受水患,处于下游位置的新陂村受灾更是严重。经过研究,山格公社党委政府决定,启动河道截弯取直改造工程,造福山格人民。有了“主心骨”,山格公社群众更是积极参与。据介绍,工程启动后,山格公社用分片区的方式,把工程建设任务分摊出去,各村组按时按点完成各个进度。现场三万多干部群众,人人挥动锄头,靠一双双肩膀挑担,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造工程中。

新陂村村民 吴阿茂:曾南湖干劲很大,改溪造良田的口号,“驯水流直线、三万要同心干、改溪造良田、幸福万万年”。口号喊起来,群众就很热闹参与其中。

今年82岁的吴河清时任新陂村报账员,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他依然记忆犹新,在建设过程中,最艰难的是溪尾小组的河道要合拢,因为水流湍急、机械化作业水平低下,唯有靠人工进行施工,在这关键节点上,山格公社党委领导、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坚守一线,为合拢出力、出策。

新陂村村民 吴河清:(印象最深的是)溪尾要合拢,当时是冬天,10-11月份天气非常冷,当时山格党委书记曾南湖亲自在现场,包括镇里面干部和党委都在里面,因为水非常大,如果没有石头等一直往里面填,根本挡不住水。

虽然干部群众干劲十足,但是劳动强度大,工程进展速度缓慢。公社领导一筹莫展时,原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将军莅临平和视察,在建设工地,他被山格群众的建设热情深深感动了。皮司令当即调来上千名解放军指战员,与山格三万人民群众并肩作战,夜以继日不停歇,原计划工程建设三年,结果一个冬季就完成了。

新陂村村民 吴阿茂:为什么叫军民堤,就是部队有来帮忙,做这个桥。

新陂村村民 吴天水: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工程是包到各村各队自己负责定时间定任务,每村都配一个工程队,发挥青年、民兵、妇女的作用,妇女是打石队,青年的突击队,民兵是抢险队,驯水桥都是民兵在那边做。

据了解,“军民堤”从1974年10月23日动工到1975年2月10日竣工,整个工程改直了河道,坚固了河堤,造新田560亩。笔直的河堤犹如巨龙,捆缚住洪魔,保护着两岸农田,发挥了防洪、灌溉和扩大耕地的作用,以往“年年闹水灾,三年一大灾”的山格圩,数十年来再不遭遇洪水的袭扰。

【编后语】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全党同志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军民堤”记录了当年艰苦奋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建设精神,是留在平和大地上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平和人民必须继续发扬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