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平景区> 景区动态 > 正文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三平文献

作者:蓝雪辉 来源:三平风景区 时间:2020-12-18
编辑:向洪伟 点击数: 字号:

本期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漳州籍教授有关三平寺的历史文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强烈本土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挚爱及对风土民生的关怀。他们在本土文化的研究上,有一股无穷的精神动力,正因为“吾土吾民”的理念,通过本土传承、交流与传播呈现三平文化的底蕴及生命力。

序号

姓名/简历

内容简介

图照

1

黄仲琴1884~1942年,名嵩年,号嵩罗,字仲琴,出生在漳州,祖籍广东省潮州人。历任龙溪县丞,福建咨询局议员,漳州军政府教育局长,国会议员,中山大学教授,岭南大学教授,香港文化协会委员兼香港福建学校校长。黄仲琴在清末兴新学之际,即与蔡元培、马叙伦等交往,属一代著名文化人,“堪称国士”著名教授、学者,爱国知识分子,曾经为漳州现代教育、漳州地方文史研究做出杰出贡献。2007年被漳州市委组织部和市科教兴市专家顾问组联合列入《漳州百年百杰》。

黄仲琴先生酷爱考据之学,他搜集漳州文献不遗余力。他有感于广济大师南禅造诣、大无畏及牺牲精神,故“乐证其碑、传其事迹、祛世俗之惑”。1933年十一月三日,写了《唐三平大師碑》一文,1934年在《岭南学报》二卷三期发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增加了三平寺景点的人文色彩,也是漳州文化的优秀作品, 构成了漳州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叶国庆,1900-2001年, 别字谷磐, 龙溪县人。就读于省立第八中学,厦门大学教育系。1930年入燕京大学国学院历史研究部, 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史, 两年后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回厦门大学历史系任教。

叶谷磐先生1929年农历正月初一沿到平和三平寺进香, 写下了《三坪寺进香记一文。本文描述了当时从漳城东门至三平寺所经的古路路线和沿途的景点,香客的盛况;三平寺的建筑和寺内所奉神佛及香客在寺内进香和食宿的详情;记述了寺内住宿租费收取及分配办法。全文着重描述了三平寺进香这一漳州地方宗教活动及相关民俗, 有助于读者了解漳州地方风俗习惯与文化内涵。

 

翁国樑, 1910-1978年, 号春雪,福州人。长期居住漳州, 任中学国文教员,福建协和大学教授、从事文教事业。素喜研究地方民俗风物,是顾颉刚等人于1927年11月发起成立的广州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会员,同是也是漳州分会出版的《民俗》刊物负责人。

 

他对福建民俗风物情有独钟, 是中国民俗学会的早期会员, 年轻时经常到乡村采录民间文化资料,编撰成册。漳州有两块唐代古碑即三平寺的王讽碑和开元寺的咸通塔碑。翁国樑对王讽碑亲临三平寺现场考验。王讽碑, 即唐代王讽撰书的“漳州三平大师碑铭并序”碑,《唐文粹》、《全唐文》录有其全文。与三平寺有关的著作及文章有《三平寺琐记》、《漳州史迹》《春雪手勘咸通碑》等。国梁先生为了考察三平寺的王讽碑, 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暑假, 特意长途跋涉至三平寺作实地考察。“因寺僧之引导, 得遍游山中各名胜古迹。”游览了毛氏洞和百丈涤等地。特别是“抄录今存之王讽碑文计一千多字, 各石柱所镌之联句, 及有关于广济祖师之许多传说。”翁先生花了两天多时间才在三平寺“塔殿右边的壁上”找到该碑, 原来石碑被寺僧的床铺遮住了。翁先生“费去整天的工夫,才把碑文抄出”。后又从废木堆里,找到一块樟木碑, “高约丈余, 阔七八尺, 厚六七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