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致富路在茶香中延伸

作者:☉赖伟玲 曾荣德 文/图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20-10-21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林焕章手捧新茶半成品做介绍

秋意渐浓,平和县的柚农们忙着采摘蜜柚的同时,也纷纷动身,采摘茶树上的嫩叶,开始制作今年的第一批秋茶。近日,笔者来到平和县崎岭乡一位有40多年制茶经历的茶农林焕章家中,六七位工人正围着半烘焙的茶叶挑拣。此时在制作的是今年的秋茶,平均每天可制出3000斤左右的成品茶。

林焕章是崎岭乡众多种茶、制茶的茶农之一。1978年,中学刚毕业的林焕章进入当时的大芹茶场工作,开始正式接触茶叶制作。“我从家到茶场要走三个半小时山路,两三个月才回家一趟。那时家里经济困难,都把工钱攒着补贴家用。”林焕章回忆说。在茶场工作的十多年,林焕章眼勤手快,茶场里几位制茶师傅的手艺都被他“学到家”了。1994年,林焕章离开茶场自己独立制茶、售茶。创业的第一年,林焕章成功制出2万斤茶叶并全数卖出,“当时广东有几个茶叶批发市场,我做完茶叶就整袋往广东运,一个月两趟,直接批发,利润不高,但已经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几趟交易下来,林焕章凭借茶叶的好品质与他诚信、热情的行事风格,在批发市场拥有了稳定的客户群,每年均可售出数万斤茶叶。好景持续到1999年,“记得那年天气异常冷,不少作物都冻坏了,茶树上长出的嫩叶也被冻蔫了。”林焕章回忆,“没有好的茶青,就做不出好茶,当年茶叶生意遭到极大打击。”

面对突如其来的亏损打击,林焕章始终抱着积极的心态。很快,第二年他重新出发,生意也越做越好。2013年,林焕章申请成立“平和县正尖山家庭农场”,以家庭经营的模式开始新的历程。2014年“正尖山”品牌正式注册。2017年“漳州正尖山茶叶有限公司”成立。自2016年起,林焕章制出的茶叶捧回了三次茶王称号、三次国际性茶叶评比获奖。

如今,制茶工艺不断更新换代,已从手工化向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过渡。指着烘焙房里正在运作的6台烘焙机,林焕章说:“你看这些机器都是一个样,但真正用起来才知道它们各有‘脾气’。用机器制茶同样需要不断摸索、尝试,不同机器烘焙出的效果会稍有偏差。制茶工序有采茶青、晾青、摇青、再晾青、杀青(炒茶)……十几道工序。但茶叶最终呈现出口感的区别,来自制茶者对各个环节细微变化的把控。以前手工制茶时身体就像一个温度计,如今用机器则更要有灵敏的感知,试喝的时候要很准确判断接下来要用多少温度、该设置多少烘焙时长。”

如今,年过花甲的林焕章每天8点便把院子里的制茶工具准备妥当,满面笑容等候工人上工。他还主动动员乡邻在闲时到公司做零工,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收购贫困户的茶叶,优先雇用贫困户,鼓励他们自食其力。“村里的3户贫困户每年每人平均可在我们这获得8000元左右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