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 正文

东溪窑

作者:何 也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20-09-23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在古代,烧制瓷器窑址的选择有诸多考究:要有大储量的原材料高岭土,烧制时所需的木柴或煤炭,用水便利等;生产的瓷器要销售,在古代陆路交通闭塞的情况下,水道航运是否便利也会成为权衡利弊的关键所在。“东溪窑一带山岭耸峙,河流纵横交错,高岭土储量大,生产瓷器条件得天独厚。”正如长期从事东溪窑文化研究的南靖县方志委研究员陈春梅对记者作介绍时说的,龙山镇西山村这一带的方方面面,都具备烧制陶瓷的优越条件。当然东溪窑还切入了非常关键的一个历史节点,那就是明隆庆元年(1567年)东南沿海最大的私商港口——漳州月港解除海禁,迎来中国海外贸易的月港时代。

从西山村村部出发,沿永丰溪自南向北溯流而上,依此顺行的还有连接华安县高安镇与南靖县龙山镇的县道高龙线。就在这个区域间,分布着大量临水而建的古窑炉。沿溪流东侧的山头,便是窑址遍布的封门坑。

窑址分布范围大、数量多、产品种类丰富的东溪窑,是明清时期闽南地区著名的外销瓷产地。而具有米黄釉与冰裂纹特色的漳窑,则是东溪窑的名片。封门坑窑址无疑就是东溪窑的一处中心窑场,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价值。在封门坑窑址的具体位置上,窑炉、作坊区、生活区、瓷土窟洞等瓷器生产体系,其遗址至今仍能清晰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而让时光倒回百多年前,甚至更早的五六百年前。

可以说东溪窑的崛起见证了世界大航海时代,见证了我国海上贸易的盛况,而跻身于海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国内外许多博物馆都收藏不少漳窑精品,但其产地却一直迷踪难寻。几十年来国内学者不断到各地调研查找,直到上世纪90年代,经过反复勘察与考证,才确定东溪窑就位于华安与南靖交界的这一地带。

据说东溪窑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漳州月港崛起,迎来瓷器生产和对外贸易的全盛时期,活跃于此的制瓷工人及家属高达数万之众。此刻站在封门坑窑址,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年那不舍日夜舂撞大地的水碓声、窑场连片那漫山红火白烟的情景。在封门坑1号窑炉西侧的一座向北的小山包上,我们看到了与窑炉配套的作坊区。在这里制瓷工人将成形的坯体送往窑炉高温煅烧,出窑后合格的瓷器,被运至山下距离封门坑七八百米处一个叫渡船头的码头上船,船顺永丰溪进入九龙江,在月港换乘大帆船,然后漂洋过海远销日本、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

厦门港取代月港后,东溪窑依然窑烟不断,其盛况一直延续到了清末民初,由于贸易重心转移、战乱等因素的影响,最终让东溪窑走向式微甚至湮灭于历史的深处。

在东溪窑时间停摆了一百年之时,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南靖县重启东溪窑申遗工作。2014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南靖东溪窑进行抢救性考古挖掘。2015年1月各级文物部门对封门坑进行了首次挖掘时又发现了10余处古窑址,其中位于南靖县金山镇荆都村的碗窑坑遗址,将东溪窑制瓷年代推前至宋朝。近期省文物局已将南靖东溪窑列为“海丝”重要组成部分,并争取列入申遗预备名单。让人欣喜的是,民间的努力也没有落下,已有漳窑瓷器收藏家、商家让窑烟重燃,并成功恢复了漳窑传统烧制的工艺,还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样的历史回响,让我们充分地领略到了东溪窑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所在。

因为东溪窑,龙山镇西山村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再次粉墨登场,吸引了世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