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山格镇 > 正文

爱武桥的故事

作者:叶庚成 詹鑫鹏 汤绍平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20-08-10
编辑:山格宣委 点击数: 字号:

位于山格镇隆庆村的爱武桥,虽是一座普通的桥,但桥的建造过程却充满了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关于爱武桥的故事。

近日,记者在隆庆村看到,爱武桥横跨花山溪,清新雅致却又雄健奔行。不论从远从近、还是从高从低来审视,这桥都有着不一样的景致,不一样的视觉冲击。而在爱武桥未建之时,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却被这湍急的花溪隔着,也阻碍了爱武山上的女兵通行。

蔡玉珠:原来要去爱武山的时候,桥还没有修建,铺的是石板过水桥,桥是用松柏树的枝干撑着的,铺上石板,那时候还有桥过往,中间会留一段缝隙让船经过,晚上要过去(爱武山),有时候桥经过没有把木板放回去,我们还有自己动手把木板铺好才过去。

蔡良才:当时九龙江西溪把隆庆村一分为二,隆庆村的田地大部分都是在河对面,当时是有一个简易的桥,所以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还有当时,爱武山女兵排的来往,所以当时经过爱武山女民兵排第一任排长林月理的支持,村里面经过研究,就决定建这个大桥。

花山溪的河床不是非常宽阔,要在湍急的河面上仅靠人工建一座大桥谈何容易。困难虽重重,却难不倒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隆庆人。经过大家共同设计,上部为板梁式,下部为一字型石台、石墩,能够达到50年一遇的桥梁的设计图纸很快出炉,在有关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和修改后立马进入施工程序。1976年9月1日大桥正式动工建设,村里的男女老少众志成城利用枯水期的最佳时段开始了他们的“伟大工程”。

蔡玉珠:那时候二十四岁了。有个40多天的婴儿,但是每天晚上都来这里加班(建设桥)。都是两班倒,加班结束休息后赶紧回去看孩子有没有掉到地板上,因为他自己一个人在家睡觉。

蔡水源:我开始参加建设的时候,40多岁了,六十多岁的也有。/挖桥基础很辛苦的(怎么辛苦?)工具只有锄头、簸箕之类的,抽水机抽水,抽干水,钉桩下去之后,石头马上垒上去,这样一个桥墩一个桥墩做起来,分小组,一个小组一个桥墩。/砍松柏树来钉桥墩,从水下开始算有两米长,入水的部分有一米七、八左右,都是用人工打桩的。

为了争取在来年主汛期到来之前完工,男女老少大小全部出动,最多的时候达到上千人,大家以最快的速度把桥建起来。即使是到了寒冷的冬天,所有人也是不惧严寒,直接钻入水中填埋基础。

蔡水源:冬天刚下水的时候冷,劳动一会之后,就不会冷了。下班之后,赶紧换衣服,不然太冷受不了。冬天的时候也是夜以继日的工作,不可能让你闲着。

在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的奋斗与付出中,村民们仅用双手和古老的造桥技术便在短短十几个月撑起一座主桥面长120米、宽5米的大桥。桥建好后不管水大水小都能在桥上自由通行,村民们在对岸耕地、山地的生产更有了盼头。

村民们说,也正是爱武女民兵排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奉献精神,感染了村民团结一心建大桥,才有现在的“爱武桥”。

蔡良才:爱武桥这三个字,就是根据(爱武山)寓意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爱武”。这个桥(的字体)是根据毛泽东的诗词手写体,临摹放大,所以把它命名为爱武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