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综合经济实力发展聚焦

作者:佚名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07-10-01
编辑:李润南 点击数: 字号:

本报记者 周惠真 通讯员 李耀华

  金秋时节,龙海市喜摘硕果,以第83位的名次再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这是该市自2001年以来第七次荣登这一宝座。

  这个经济总量、工业规模、财政总收入占漳州市半壁江山的县级市,其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推动并见证着整个漳州综合经济实力的新飞跃。厚积薄发全市经济步入快车道

  如今,在奔向富民和谐的康庄大道上,漳州人民强烈地感受到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市委、市政府,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厚积薄发,开创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局面。

  随着“工业立市”到“依港立市”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时间,我市经济发生结构性战略性重大转折,由农业大市向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规模扩张有力,城乡居民收入迅速增加,财政收入连创历史新高。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388.49亿元增加到716.9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由8364元增加到125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695元增加到5071元;财政总收入从23.08(可比口径)增加到63.75亿元。经济总量扩大,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向上、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GDP增长67.7%。

  经济发展潜力更足,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五年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5.7%(可比口径),提高到8.9%;三次产业比例由2001年的30.6:32.1:37.3,优化为2006年的23.5:42.4:34.1,第二产业比重比五年前高出10.3个百分点。漳州发展基础更加扎实,为新一轮创业提供更加广阔发展平台。

  这一组组绽放着光彩、跳跃式增长的数字,让我们无不欣喜地看到,五年,漳州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呈现出结构调优、开放提升、和谐推进的全新良好态势。漳州周边先进地区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形象日益看好。众星拱月县域经济呈现新活力

  今年9月14日,平和县传来好消息,在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2007年度全国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平和琯溪蜜柚榜上有名。

  几年来,平和县特色经济产业中的“富裕果”——琯溪蜜柚不仅为全县农民增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唱响了富民曲,更为平和县的经济划上浓重精彩的一笔。2006年,依靠蜜柚产业的发展,平和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8元,共有14个乡镇、208个村、11.2万户农民基本实现小康。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之一的县域经济,对我市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市其他各县经济竞相开花,活力极尽彰显。

  目前,在我市积极分类引导下,各县立足当地实际,聚集产业优势,统筹发展。平和琯溪蜜柚、长泰芦柑、华安铁观音茶叶、云霄枇杷、诏安青梅、东山水产品加工、漳浦花卉、龙海杨梅等“一县一业”的区域性特色产业大放异彩。

  不仅如此,各地发挥优势,坚持工业主导和支撑地位,县域特色经济得以逐步壮大。龙海主动融入厦门湾,培育壮大能源、钢铁、汽车、船舶、食品等重点产业,凸显龙头带动作用;长泰承接厦门、泉州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发展;漳浦立足港口、区位优势,发展以古雷港为主体的临港工业,争取石化等重特大项目突破;南靖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壮大名营企业,带动县域经济提速发展;山东发挥黄金海岸优势,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和港口旅游经济;云霄加快港区和县城规划建设,增强对外吸引力,构建漳州南部物流集散中心;诏安发挥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打响边贸品牌,打造对接珠三角前沿平台;平和加速以琯溪蜜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华安发展茶产业,并立足丰富水利资源,以水电开发带动工业发展。

  据统计,2006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达653.20亿元,增长12.7%,增幅为2000年以来最高;县域财政总收入49.26亿元,增长27.9%,实现财政总量三年翻一番。全市县域经济五音齐奏,相互辉映,展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崛起海西漳州经济发展潜力十足

  2005年,一德公司石化项目和石化专用码头一期项目在一片欢腾中正式破土动工,打响了古雷港建设第一炮。如今,日供5万吨的供水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建设,5.36公里的新杜古公路延长线工程也在加班加点施工;漳浦一德石化有限公司的石油化工公用码头、液体化工储罐区工地上一片繁忙……

  这一幕幕令人振奋的港口建设,只是漳州“一港七区”加快发展港口经济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市放眼海西,找准定位、主动融入,不断拓展临港经济新领域,着力建设港口大市。

  漳州绵延682公里的海岸线上,七个港区蓄势待发,筑巢引凤。目前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拥有首批对台定点直航试点口岸和3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全市港口吞吐量超过2240万吨。如今,随着一个个泊位的陆续建成,漳州港口建设正逐步形成以招银港区为龙头、古雷、东山港区为重点,其他港区为补充,层次分明、功能合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港口体系,港口岸线上下呼应、左右联动、热潮不断涌现,漳州组合港已逐渐成为海西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此巨大富有潜力的港口“磁场”,不断吸引着众多临港型大企业“安家落户”。

  龙海灿坤家电产业基地、东山水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已竣工投产,华阳电业、大唐漳州风力发电等特大型续建项目及台玻、福建天龙达等新开工项目正抓紧建设,福欣不锈钢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台湾玻璃和旗滨浮法玻璃项目分别落户漳浦和东山,申龙客车、日产游艇等项目已经落地建设……

  这一幅幅如火如荼的建设画面,展示漳州临港经济发展巨大潜力。2006年,全市临港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其中钢铁、汽车、船舶产业分别增长46.5%、73.3%和335.1%。站在海西建设新一轮发展的前沿平台,奏响了新阶段加快发展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