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漳州新闻 > 正文

原漳州体训基地主任钟家琪:为女排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王心如 沈小琴 来源:漳州新闻网 时间:2020-07-15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17年的体训基地主任工作生涯、与排球打交道近40年。他是原漳州体训基地主任钟家琪。近日,钟家琪接受记者采访,聊起那段与女排难忘的岁月。

给女排姑娘更好的“家”

39年前,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作为中国三大球比赛的历史性突破,中国女排由此开启了“五连冠”的辉煌篇章。一次又一次的涅槃重生,让中国女排成了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代名词,而“冠军楼”是这段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关于这座拔地而起的白色建筑,原漳州体训基地主任钟家琪记忆犹新。“运动员睡的是集体铺,没有独立卫生间,晚上上厕所,还要经过一个长廊。”钟家琪说。时任中国女排运动员的郎平,就有一次因夜里起来上公厕,被冻感冒了。听闻运动员感冒,钟家琪连忙从福州赶回漳州。“我和大家商量,我们要发扬风格,先国家后个人,先女排后职工。职工宿舍建设推迟三年,先把这部分钱用在改善女排国家队住宿上。”钟家琪说。1986年,女排姑娘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宿舍。这座建筑就是现在的“冠军楼”。

1992年,中国女排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仅获第7名,未能小组出线。为了激励女排姑娘不气馁、再腾飞,一座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中国女排腾飞馆开始兴建。然而,腾飞馆工程盖到一半出现了资金没法后续的问题。时任漳州市委书记的童万亨正好到基地调研,钟家琪便将此事及时反映。第二天,童万亨召集各县县长到基地开工作会,就这个问题达成一致,修建腾飞馆缺的500万元由各县分担,发动捐款。腾飞馆最终实现了“腾飞”。1994年,中国女排腾飞馆落成。目前,该馆已经成为漳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和旅游胜地。

打造专属的“女排菜谱”

漳州体训基地不仅有女排姑娘们的专属建筑,更有独家定制的“女排菜谱”。

1978年6月,钟家琪到漳州体训基地担任主任一职,此时中国女排刚刚重新组建一年多。“大运动量训练特别需要充分的营养保证。怎么样能够使运动员吃得好?”钟家琪时常琢磨这个问题。

钟家琪组织基地炊事人员、后勤厨房工作人员到场地看运动员苦练。运动员训练不结束,后勤岗位不下班。运动员不怕摔、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工作人员。职工们的服务态度虽然转变,但新的问题出现了。运动后体能大量消耗身体疲惫,运动员毫无胃口。“有的运动员训练下来,满身大汗,甚至只想喝酸菜汤。但这并不能补充体力,保证训练质量。”钟家琪说。如何提高烹饪技术,确保菜品的多样性,成了摆在钟家琪面前的一道难题。

“首先从提高炊事员的技术水平入手,我们请师傅来教学或者派炊事员出去进修。同时,开展等级考试,提高烹调技术。”钟家琪说。炊事员大胆尝试、多番实验。后来,漳州体训基地出了一本有名的菜谱,菜式能做到每周七天不重复。而且,漳州体训基地还在保证收支平衡的基础上,成为全国第一家实行自助餐的体训食堂。

女排精神值得用一生诠释

退休后的钟家琪,闲暇时经常去腾飞馆担任讲解员。每当女排来集训时,他会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些宝贵的画面。

珍贵的影像资料,不仅记录了女排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的艰辛,也成为现在传递女排精神的重要载体。“当时没有相机, 1994年有位台胞送了一台相机给体训基地,我们才开始记录。”钟家琪说,早期女排冬训时会组织公开课。“那时,漳州百姓家里没有彩电,看排球成了漳州老百姓的一大爱好,所以公开课就把女排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直观展现给观众。”

如今的漳州体训基地,物质条件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先进了不少。女排队员的训练方式方法也更系统、更科学。“女排对中国人的影响力早已超过体育本身,女排精神也超越了体育范畴,激励着全体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女排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钟家琪说。

⊙记者 王心如 沈小琴

李立平 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