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漳州新闻 > 正文

让法治力量深入人心——我市“七五”普法推动全民法治素养持续提升

来源:漳州新闻网 时间:2020-01-24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核心提示

2016年“七五”普法启动以来,我市以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为总目标,以“围绕中心、面向群众、分类指导、创新发展、落实责任”为着力点,突出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扩大普法覆盖面,推动普法规划落地生根,加快形成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为打造工业新城、建设富美新漳州奠定坚实的法治根基。近期,我市被评为“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

部门联动构建“大普法”格局

坚持“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谁执法谁普法”。出台《漳州市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工作的责任主体与范围,形成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软任务”变“硬指标”。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推动媒体公益普法“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2016年以来共播放法治宣传报道1.6万余条(次)。整合法官、律师等资源,组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类专题法治讲座1800余场。注重普法宣传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建成1个市级、1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0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1891村居法律服务室、12个“12348”热线服务平台,解决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法治创建工作受表彰。长泰县、平和县、龙文区、东山县先后被授予“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华安县、芗城区、南靖县、龙海市先后被授予“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市“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面达100%,其中9个村受全国表彰命名、106个村受全省表彰命名。

多点布局形成全覆盖“工作网”

制定《漳州市“法律六进”工作规范》,健全“法律六进”长效工作机制,突出重点人群,培育典型示范点,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法律进机关。出台《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工作制度及考核机制。全市共举办领导干部法治讲座712场次、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培训830场次。

法治进课堂。共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3620场次、举办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辩论赛)750余场次,有效构筑“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式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网络。

法律进农村、企业。结合“三下乡”服务、乡村普法行等活动,举办各类“法律进农村(社区)”宣传咨询活动4200余场次。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暨“百家律所服务千家民营企业”专项活动,举办“法律进企业”宣传咨询活动2300余场次,为企业良性发展提供法律服务。

创新载体打造“普法矩阵”

紧盯微信、微博、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通过“传统+新兴媒体”的融合,“做宽”普法宣传,形成多维式、全方位的普法宣传工作格局。

依托传统媒体“以案释法”。在漳州电视台法治栏目开设《法在身边》,共播出900余期。在漳州人民广播电台法治栏目《空中司法事务所》,共播出133期,接到听众来信来电1000余件,受众约500万。

打造新媒体“普法矩阵”。11个县(市、区)建有普法官方微信公众号,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轻松获取最新法治资讯,掌握法律知识。开通法治宣传教育云平台,运用平台开展学法考试、普法考核、中期督导。同时,在全省首创普法微广播剧,截至目前,已播出20部,得到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引导植入法治文化“内核”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引导群众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

建设四级特色普法阵地。充分利用现有公园、广场等公共资源,分层次、分类别、分载体、分批次进行建设,逐步形成市级有主题、县级有特色、镇(街道)级有亮点、村(居)有示范的法治宣传阵地格局,全市共建成各类法治文化广场(公园、长廊)等311个。

挖掘闽南文化中的法治元素。积极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举办“12·4”国家宪法日诗联书画展、“国家宪法日全国有奖诗联征集活动”等专题法治文化活动,进一步扩大法治文化的引导力和影响面。组织开展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等征集展播活动,普法微视频《与法同行,知法守法》被学习强国采用,该视频入围司法部微视频大赛网络投票全国第8名。

本组文字由 市司法局 提供

责任编辑:方一凡 饶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