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 正文

“柘荣现象”:一剪春风溯流光

来源:福州新闻网 时间:2019-12-05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柘荣现象”:一剪春风溯流光

工人在生产剪刀。福建日报记者庄严 通讯员 游松柏 摄

  东南网12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庄严 通讯员 游松柏 文图)提起柘荣县,不少人一下子就会想到剪刀和太子参。的确,柘荣刀剪产业名扬历史,但鲜为人知的是,一个偏僻山区小县,其刀剪生产原材料和销售市场都在外地,居然占全国碳钢工业用剪80%以上的市场份额。刀剪产业形成了综合竞争力,有效带动了柘荣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柘荣现象”。

  流韵百年

  柘荣刀剪行业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据《柘荣县志》记载,清雍正(1723—1735)年间,柘洋袁姓铁匠用霞浦土埠头(今柏洋乡洋里村)和周墩(今周宁县)等地生产的土铁加钢刃锻打剪刀,并长期磨炼出水磨、下钢、淬火三道技艺,代代相传,其剪刀锋利耐用。同治(1862—1874)年间,柘荣袁姓族中有女嫁到溪坪(今双城镇溪坪村)埂头林家,遂传艺至林家。其后,创立“林财兴”“林木兴”字号剪刀,与袁氏的“袁合兴”字号剪刀同享盛名,产品畅销江西、广东等地。至1952年,全县有刀剪作坊20家,当时柘荣剪刀就与福州“增金利”、霍童“仁记”牌剪刀等并称省内四大名剪刀。

  1953年,柘荣县城关成立刀剪生产合作社;1963年,成立县铁器社;1975年,成立柘荣县剪刀厂。1984年,柘荣剪刀厂生产的“闽锋”牌剪刀,在全国剪刀质量评比会上,对40层龙头布一剪到底,刀口坚韧度、锐利度等10项技术指标均获满分,荣获第三名,从此驰誉全国,并获“福建省优质产品”称号,畅销各地。

  柘荣县剪刀厂于1990年改名为闽锋剪刀厂。1991年,闽锋剪刀厂年产各式刀剪200多万把,产值100多万元。1992年,闽锋剪刀厂率先进行改革,部分技术人员、生产和销售骨干自行组合创办十几家民营刀剪小企业,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得到发展。2005年以来,柘荣刀剪行业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研发出民用剪、皮剪、花剪、纱剪、服装剪、理发剪、医用剪、旅行剪及各类专业剪等15个系列70多个品种,柘荣成了“中国刀剪之乡”。

  • “柘荣现象”:一剪春风溯流光

    极具性价比的柘荣刀剪吸引着东南亚及中亚地区的客户前来订货。福建日报记者庄严 通讯员 游松柏 摄

      微利战略

      走在柘荣城关的大街上,叮叮当当声不绝于耳——从刀剪厂传来带有张力的旋律,让人陶醉。柘荣县刀剪协会会长刘宪祥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刀剪企业183家,从业人员5800多人,年产刀剪3亿多把,年产值18.7亿元。

      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为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5年。在柘荣183家的刀剪企业中,30年以上的刀剪企业就有35家,10年以上的刀剪企业更多。刘宪祥解释说,柘荣刀剪企业之所以能“长寿”,缘于柘荣刀剪企业“赚得多不如赚得久”的微利理念。

      为何柘荣刀剪企业会有这样的共识?刘宪祥说,这是因为柘荣刀剪产业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买原材料很难赊欠。为了让资金迅速回笼便于继续生产,节约仓储成本,柘荣刀剪行业就以微利占领市场,快产快销,这也有效阻击了国内其他刀剪产地的竞争。

      “柘荣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劳动力就业困难。做刀剪这一行,本意就是为了贴补家用。”今年51岁的袁茂才说,他从事刀剪行业已经有37个年头,14岁开始学做剪刀,17岁开了小作坊。“一把成品剪刀要经过打柄、打坯、打孔等22道工序,而利润多的时候只有5角钱,少的时候只有2角钱。虽然赚得不多,但是贵在赚得长久。说实话,没有工匠精神,根本无法从事这一行当。”1996年,在小作坊的基础上,袁茂才成立了永德利刀剪有限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的企业以微利站稳了脚跟,笑到了最后。

      微利到什么程度?永德利刀剪有限公司总经理袁连萍介绍说,如,公司生产的电镀剪1号,每把出厂价5.9元,皮革剪1号,每把出厂价3.8元,两者利润都只有10%,这在同行业中是最低的。虽然利润最低,但永德利刀剪有限公司却成为全国最大的碳钢工业用剪生产企业。

      目前,全国有四个刀剪产业基地——重庆大足、山东临沂、广东阳江、福建柘荣。经过微利的竞争,柘荣逐步挤占大足、临沂两个刀剪基地的碳钢工业用剪市场份额,国内市场占有率攀升至80%以上。柘荣刀剪业发展至今拥有众多细分产业,原料供应、冲坯、淬火、电镀等各种配套企业达20多家,形成产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

      福建省亚太科学院高级研究员赵天跃说,从人才、资本和区域位置来看,与其他同行相较,柘荣没有任何优势。可微利让内部竞争相对平缓,促成市场高度集中,又带动了运输、包装、零配件加工、销售等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从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来看,微利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游阿兰,柘荣县富溪镇前宅村人,今年45岁,在宏利星剪刀厂做水磨工,每个月有3500多元收入。她说,在家门口打工,钱赚得稳,还能照顾家庭,她非常满意。目前,除了在刀剪厂工作的工人外,柘荣县还有1万多人从事着与刀剪行业有关的工作,一把剪刀解决了柘荣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就业问题。

      质量为王

      在柘荣砚山洋刀剪园区的宏利星刀剪有限公司,铲车司机正将一箱箱包装好的剪刀装上车。“与宏利星合作已经多年,就是看中了剪刀的价格与质量。”来自江苏的刀剪销售商李用斌说。

      一直以来,柘荣剪刀具有磨工精细、刃口锋利、销钉牢固、开合和顺、式样精巧、经久耐用、硬度高等特点,深受好评。赵天跃说,没有质量支持,产品价格再低也不可能得到市场认可,柘荣刀剪行业实现了微利与质量的齐头并进,这在全国很罕见。

      柘荣刀剪一直延续传统手工艺,由能工巧匠以生铁加钢刃用铁锤人工锻打成坯,经水磨、淬火和化蓝成品。其间始终讲究精工细雕,镶嵌钢刃要均匀,磨工细,刻花精巧,特别是水磨、下钢、淬火三道工艺代代相传。1992年,闽锋剪刀厂改制后,民营刀剪企业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以碳素结构钢和不锈钢为原材料,经过冲坯、打孔、打字印商标、调平、热处理、抛光、焊接、弯脚、化蓝、水磨、割口、拉尾、开剪和套管等工序精制成品,式样美观、质量上乘,产量成倍增加。

      为提高刀剪产品质量,柘荣县鼓励扶持一批“作坊式”小企业进行整合,经过重组和优化,目前形成了以永德利、宏利星、金剑等7家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宏利星公司负责人说,现在公司生产剪刀60%以上的工序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剪刀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他们的刀剪产品也从传统的民用剪,拓展到服装剪、纱剪等30多种细分产品。

      提升产品质量,新技术运用不可或缺。柘荣县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任金衔说,新技术离不开人才,为此,柘荣县聘请了中国日用五金刀剪信息技术中心和五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宝钢股份研究院(技术中心)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柘荣县刀剪研发中心技术顾问。同时,还出台了《东狮山人才计划》。

      金衔介绍,柘荣刀剪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到东南亚、中亚等地区,出口额占销售总额的20%。今后,柘荣县将在继续提升工业用剪销售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开拓民用刀剪市场、外贸出口市场、不锈钢刀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