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闽南日报专版】“生态·活力·闲适”新平和之生态宜居

作者:平和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9-09-19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小溪镇:山青水碧更宜居

平和县城全景 朱连生 摄

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城”同创、十大环境整治、烟花爆竹限放、农村裸房整治、县城自来水厂取水口上移……近年来,平和县小溪镇坚持党建引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发展之路、坚持用“绿色系数”评价发展成果,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努力创建生态宜居城区。

“我们将以建设‘富美’新小溪为统领,以‘三抓三比、十项竞赛、十七评比’为抓手,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争当在‘生态·活力·闲适’新平和建设中走前头、当标兵。”日前,平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兼小溪镇党委书记曾庆丰对笔者信心满满地说。

河水整治

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文明家园

平和小溪镇位于九龙江西溪上游的花山溪畔,是平和县县城所在地。

古人云:上善若水。城,因水而灵动。

水资源的保护,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而对于小溪这座依水而建的小镇来讲尤其如此。

每年中秋前后,小溪镇联光村的蔡国华尤为繁忙。家中27亩的柚子树硕果累累,摘果、打包、装车,随后发往全国各地。而无论多忙碌,每天傍晚五点,蔡国华都会让家人在家门口等候着一辆垃圾收集车的到来。

这是近几个月来蔡国华与家人养成的习惯,同时也是联光村污水整治的一大成效。然而,时光回溯到两年前,联光村则是另一番情景。

虽然位于县城,联光村也曾面临环境污染带来的阵痛,尤其是“垃圾无处去、污水到处流”现象普遍存在……

2017年,小溪镇对花山溪小流域进行彻底整治。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一座投资300多万元的联光村污水处理站于2019年4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日可处理污水100吨,惠及全村350多户1500多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可直接用于灌溉农田。同时聘请农村保洁员,配备两辆垃圾收集车,每天傍晚到村中收集垃圾,确保垃圾不落河,每天有人收。

花山溪又恢复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象,农忙之余,蔡国华也经常带着家人到村中的农民公园、县城自来水厂取水口上移的生态景观带、观音山等游玩,体验水环境整治后带来的生态之美,环溪风景吸引游客前来打卡。2018年,该村因此还荣获“省级文明村”称号。

2017年来,小溪镇通过聘任河道专管员,创设“智慧河长”管理平台,全面落实河长制,常态化开展环保督察专项整治,特别是对县城饮用水源地及周边环境进行大力整治等系列活动,确保平和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到Ⅲ类标准,达标率高于95%的要求。同时,加强源头防控,开展生活垃圾、污水整治,强化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等保洁能力建设,确保全年垃圾处理率达99%、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8%。为2018年小溪镇再次荣获“省级文明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地公园

成了百姓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跨入新世纪以来,平和县城东扩的势头高歌猛进。连片开发,组团扩张,通过调整县城控制区总体规划,加速推进县城区向东南集聚发展,推动县城中心区规模壮大,使县城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围绕花山溪、牛头溪两条穿城而过的天然水系,广宝花园、汇景新区、祥丰佳苑、英才尚层等一片片标准现代住宅小区接连开发,一幢幢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城市活动空间的扩大,也促进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左,抬脚,右,抬脚,然后转身……”每天傍晚,在花山溪畔的阳明公园内,退休大妈李玉凤正随着音乐,同几位老朋友一起跳着广场舞。据李玉凤介绍,自2015年阳明公园建成后,自己几乎每天都到公园锻炼身体,“一开始是自己散步,后来看见有人跳广场舞,就一起加入了。以前苦于没地方锻炼,河道两岸只有杂草。现在好了,杂草变绿树,荒地变公园,人气马上就上来了。”

人气火爆的,不仅仅是阳明公园。近年来,从中山公园的“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平和县城里的一座座公园将生态宜居的理想照进了现实。各类公园相继建成,中山公园作为“老一辈”公园,得以重新规划整治,宝善公园、塘内湖公园、观音山生态公园等一批“新生代”公园里,随处可见市民娱乐、健身的身影。

通过逐年绿化建设,平和小溪镇新增公共绿地30多万平方米,新增公园绿地面积400多亩,建设沿溪绿道慢道10.5公里,截至2018年,小溪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的“造肺增氧”功能。

禁炮限炮

打响一场没有硝烟的蓝天保卫战

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凌晨1:05的小溪镇,万家灯火。人们还沉寂在过年的喜悦中,只不过,同五分钟前相比,少了一丝吵闹。

2019年,是平和县出台“限炮令”的第二年。与前一年不同,平和人民已经开始逐渐习惯和接受“无烟”的过年方式。

2018年以前,平和县城居民燃放烟花爆竹的现象日趋频繁,遇到过年过节、婚丧喜庆的时间点尤为严重,不仅污染环境和空气质量,而且极易产生安全隐患,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影响市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2018年1月18日,“限炮令”的出台改变了平和县过年过节出现的“烟浓炮鸣”情况。其中明确规定,从2018年2月1日起,在县城及周边区域,禁止非法运输、储存、销售和限制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全年除特定允许燃放时间外,其余时间一律严禁燃放。

小溪镇镇长林荣建告诉笔者,小溪镇作为这一次“禁炮限炮”的主战场,县城区共划分成十六个网格,按照“责任到人、挂钩到户”,并发挥小溪镇与县直机关开展城市基层党建结对共建活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服务岗位,强力开展“禁炮限炮”活动,除了传统的节假日,还会在婚丧、农村民俗节日进行网格化宣传,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目前我们也把一些宣传单和电子鞭炮发放到宗教寺庙、民俗活动的场所,让‘限炮令’更容易使百姓接受。并在过年过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安排‘限炮令’宣传车沿街循环播放‘限炮令’通告,让广大群众用直观的方式了解通告内容。”

天更蓝了,噪声更少了,阳光更加明亮了。从一开始的无法接受,到现在连小学生都自觉遵守。这场没有“硝烟”的“限炮令”战役,在小溪镇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也让小溪镇的百姓体会到“无烟无炮”环境的舒适和宜居。

全国美丽乡村——文峰镇三坪村

霞寨镇建设村 以网格化管理提升村庄颜值

霞寨镇建设村建立了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制度,在全村范围内设立片区,由专门党员监督管理,群众自觉维护,村庄的面貌悄然发生了变化。

据悉,今年4月以来,建设村加大卫生整治力度,在全村形成网格化管理制度,建立党员责任制,共设立17个小组片区,每个片区由2名党员负责监督、宣传,做到垃圾及时发现及时清理。通过规章制度约束,加上党员带头示范监督,几个月来,村民们的意识都有了很大提升,随处可见的垃圾不见了,建设村的“颜值”有了很大的提升,舒适度明显提高。

九峰镇黄田村 传统村落 焕发新活力

福建省首批传统古村落九峰镇黄田村村民在古榕公园休闲

中国传统村落九峰镇黄田村通过深挖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修葺保护土楼、整治环境卫生、打造公园景观、保护和传承优秀家训家风,焕发生态家居新活力。

据悉,在打造传统村落的过程中,黄田村在传统中融入生态宜居元素,保留了龙见楼、咏春楼、衍庆楼等7座土楼,上围家庙、上老家庙、聚顺家庙等11座家庙,以古村落文化资源为引领,大力兴起生态宜居建设,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也让传统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坂仔镇 垃圾不落地乡村更美丽

今年来,坂仔镇以建设美丽新坂仔为目标,优化垃圾收集方式为着眼点,在每户村民家门口添置垃圾桶,让乡村垃圾有了家,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实现农村垃圾“不落地”。

走进坂仔镇东风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路面,一个个垃圾桶放在每家每户家门口,村民可随手将垃圾投放在自家门口的垃圾桶,方便快捷。

据悉,坂仔镇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投资20万元,全镇共发放垃圾桶一千多个,垃圾车每天出动两趟对村民家门口的垃圾进行运输并统一处理,确保村居环境整洁有序、人民生活舒适幸福。

芦溪镇 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三提升”

近日,芦溪镇开展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公厕革命”“三提升”,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

据悉,芦溪镇“三提升”工程包括对蕉路村、芦丰村等9个农村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1684个三格化粪池改造全面完成;拆除各村内小组旱厕,新建改建东槐村、村坑村、新村村、连益村、双峰村等10个公厕;投资158万元购置垃圾转运车、垃圾箱、垃圾桶等,实现“一户一桶、一组一箱、一村一车”;投资250万元建成垃圾中转站,为全镇各农户购置垃圾桶,并出台卫生公约规范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垃圾整治能力。

秀峰乡龙岭村 生态水系与美丽乡村双投用

秀峰乡安全生态水系龙岭段休闲观赏区

近日,秀峰乡龙岭村美丽乡村与生态水系龙岭村段休闲观赏区双双竣工投用,造福一方百姓。

过去,该村缺少有效梳理,村庄各地猪圈、旱厕随处可见,污水横流,与四周青山环绕的古村落极不协调。今年来,秀峰乡在该村生态水系全面收尾前立项,在该村投资32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休闲广场、绿地广场、生态农场、休闲步道等十余处新景观全部投用,加上日处理污水规模100吨的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项目一起投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