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 正文

盘活一方山水

作者:黄水成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9-07-22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之前,印象半径像个网络热词,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桓不去。在茶余饭后的微信群或朋友圈,有关半径的美文美图,如雪花般铺天盖地而来。水花飞舞的夏季漂流,一张张激情四射的笑脸,就像一个个温柔的陷阱,令人无比向往。

常有外地朋友问起半径,而我这本地记者却一无所知,总觉得过度包装的地方充满铜臭味,就像养在瓶中的花草,娇贵却少了活力,让人打不起精神。前年冬,在九峰组专版稿件时,当地再次推荐半径,并把它列为重点项目推介,让我对半径一下子好奇起来。

原以为半径在大芹山下,其实半径比我想象的还近些,从平和县城到九峰镇区官九线往大芹方向左一拐,爬上一个山坳口,两山峡谷间隐约能看到一处村庄。往前再走几分钟,路边一个牌子,指向只见柚园中几座老房子,山脚下还有几处不显眼的现代建筑,就知道半径到了。在这样一个不显眼偏僻处,难道也有“大文章”?

我迟疑着穿过一条小溪流,顺着柚园最先出现的是一排旧瓦房,房前一条水渠,渠中鱼儿嬉戏。细看竟有成群中华倒刺鲃,这鱼形似草鱼,肉质却更加鲜美,当地人称之为“初恋”。这鱼娇贵,对水质十分挑剔,只有未经污染的活水方能存活。原先平和各地溪流广为分布,后来日渐稀少。主人介绍说,他特地从溪流引来活水存养活鱼,以备来客享用。

紧挨着水渠是道造型别致的山门,“印象半径”赫然在目。山门四周栅栏之内是露天泳池,四个出水口日夜不停地往池里注水,清澈的水映着蓝色瓷砖,仿佛那是一方蔚蓝的海。这对我是个致命的诱惑,我常年在溪里游泳,遇上一溪清流总是喜不自胜地多游上几百米。而半径似乎也抓住了“水”的灵魂做起大文章,顺着山丘有两条浅浅的漂流渠,只要把上方那道水闸打开,顺流而上,一道道浪花飞溅,伴随一串串尖叫,欢乐充斥着整个山谷。

顺着漂流渠一路拾级而上,一条小路斜斜往山上延伸。往前走上百步,竟然有座精致的小木屋搭在密林深处,有两间可供入住的客房,多像一处织在林中的巢。看得出,这是主人精心设计的一处休闲氧吧。最值得称道的是,木屋竟然没毁一棵树。几棵椎栗穿屋而过,被主人精心保护起来。原本是人迹罕至的山林,经过简单收拾,竟成一处可休闲养心的清幽之地,人与自然拥抱得如此密实。如果在山下种上几亩地、几垅菜,在此听风、听雨、听鸟叫,和上四季的变化,真的可以住成一个“野人”。

坐在高处眺望,一时浮想联翩。旅游是个长线投资,短期难见效益。半径的主人曾清森原本是一个走出大山的商人,他为何会回来做起山水文章。是故土难离的情结?还是另有他图。俯瞰半径,其实并没有大兴土木,主人只把家乡未经开发的山水稍加点缀——在自家的房前屋后造一幢房子,精心修建几处小木屋,在自家的菜园边挖几个池子,再从山间引来一渠溪水,一方山水瞬间被盘活了。也许,只有从大山走出的孩子,才更清楚城里人更需要绿色来抚摸。每到周末,四面八方的城里人竞相涌向半径,原本寂静的山野热闹起来。

过去,工业文明把自然山水远远地关在门外,我们习惯于齿轮、喇叭、铃声所发出的一切噪音,却难听到一声清脆的鸟鸣与四季流水的声音。商场里的每一棵蔬菜、瓜果都是大棚里结出来的。原本最不值钱的空气和水,竟成了人们共同的隐忧,甚至,仰望蓝天与星空都成为一种奢侈,工业的速度把我们推向快车道,日子过得生吞活剥,蓦然回首,却发现人类似乎走得太远了。

有人惊呼,当下只有导游没到过的地方才有风景。回望半径四周山谷,都是郁郁葱葱的生态林。有人告诉我,对面密林深处还有许多尚待发现的景致,有天然的瀑布和石雕群,每一处都将是一个惊艳的发现。这话我信,那些人造景观多像大棚蔬菜,那些被目光捂熟的地方有着太多庸俗的附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只有这未经雕琢的山水才是天然的景致,它是最后的净土,它不需要保鲜,更无须雕琢,远非城里假山公园里的人工林所能比。到了半径才知道,人是可以回到自然中来的,只要慢下脚步,用心去倾听,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语言,都是一个未知的隐秘世界,发现它才是最美的风景。

曾清森的眼里不止这片山水,他还准备把乡亲们的柚园与田庄都利用起来,让乡亲们都来参与,整个村庄周边都变成游客的采摘园、天然养殖园、游乐园,那时,整个半径都将是一片现代农业园,那将是人与自然的无缝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