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漳州新闻 > 正文

牵了企业手 振兴路好走

来源:漳州新闻网 时间:2019-03-22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近年来,长泰县加快探索村企共建帮扶模式

  牵了企业手振兴路好走

  ☉林少波

  近年来,长泰县加快探索村企共建帮扶模式,充分发挥企业资金、市场、管理及先进理念的优势,帮助农村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绿色产业,加快精准脱贫步伐,改善村庄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产业转型注入新活力

  近日,笔者驱车走进长泰林溪村,从枋洋高速互通下来的不远处,笔者看到,古朴的林墩寨、奎壁齐辉楼等历史古迹焕然一新,村部墙上“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30多项荣誉牌匾熠熠生辉。

  多年前,林溪村石板材加工业风生水起,吸纳了大部分村民就业,集体性山地渐渐呈现了抛荒的状态,这一问题引起了村支书林春德等村干部的关注。在石板材加工难以为继的新时代,乡村振兴该何去何从?“转型势在必行,林溪村大力开展了招商引资活动。”林溪村村支书林春德介绍说。

  2017年,山水畔国际亲子乐园项目正式落户。林春德说:“通过把150亩山地出租的方式,引进企业进行统一规划开发,一方面,年可增加10多万元村财,同时,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山水畔项目落地后,附近的池仔头古村落也迎来了重生,“这边的6座古大厝见证了明清时期当地人种植经营烟草叶、茶叶等商贸繁华、水运通达的历史,我刚来的时候,因为缺乏修缮,看到有些房子已经开始坍塌,我们正着手与村里进行合作,重新整修规划,打造成为艺术创作室、民宿及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山水畔项目负责人陈先生表示。

  林春德告诉笔者,村企共建模式敲开了转型之路的大门,先后有半月山温泉、山水畔、瑞妃丽健康管理中心等项目落户,仅半月山温泉去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

  扶贫车间送到家门口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长泰县委统战部和工商联发起了开展“百企帮百村”的号召,得到当地爱心企业家的积极响应。

  位于长泰县鹤亭村的海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当地知名的一家老企业,该公司通过主动吸纳周边村民就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为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海力机械公司董事长张长海介绍道,“我们每年组织到村里头入户进行招聘,目前公司有300多名员工,本地人就占到了70%。”

  鹤亭村年近60岁的杨大伯因为缺乏技能,家庭困难被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几年前,得知海力机械接纳贫困户就业的消息,杨大伯也参加了应聘,如今,成为海力机械一名老员工。

  杨大伯高兴地告诉笔者,“每天上班8个小时,一个月工资可以拿到4000多元,企业还帮我交社保,明年9月份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了,感谢政府和企业帮助我脱下了贫困帽!”

  坂里乡是农业种植大乡。去年,该乡以春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平台,与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依托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的培育技术、便捷的市场信息,为贫困户提供果蔬育苗、技术指导和销售帮扶。“目前与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署了帮扶协议,为他们提供种子种苗和技术服务”。公司负责人汤土宾介绍说。

  村企帮扶提高了贫困户种植的信心,“茄子苗是春芳公司免费提供试种的,技术也是公司免费指导的,如果管理好的话,政府还有相应的补贴奖励。”新春村贫困户汤宝松介绍说。

  “关键小事”增加获得感

  “多亏了企业家的帮忙,我们作业区14户村民的家门口终于通上了水泥路!”在古农国有农场东厝作业区,130多米长的水泥路于今年1月中旬正式完工,14户村民开着小汽车或电动车经过新铺好的水泥路从家门口前往工业区和县城区,结束了30多年来出行饱受泥土路的困扰,东厝作业区支书杨万坤感慨道。

  此前,东厝一小山沟分散居住着14户村民,130多米长的小山道将村民与作业区分隔开来,东厝作业区支书杨万坤回忆说,“有一次下去调研,坑坑洼洼的路面把车的前挡泥板都刮起来了,由于村财缺乏等原因一直没能通上水泥路,每年都要拉些沙土进行翻修,麻烦得很!”

  在长泰县工商联的牵线搭桥下,辖区立凯陶瓷、文盛矿业等多家企业积极响应村企帮扶行动的号召,纷纷慷慨解囊献出爱心,不久后,3米多宽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的家门口。

  在长泰林墩的文成学校,不少家长正前来接送刚刚放学的幼儿园孩子。江都村村民卢玉舒是其中的一位家长,她告诉笔者,“小时候我们都没有幼儿园读,现在家门口就可以就读,很方便,看到我家孩子在这里读大班了,感到很欣慰。”

  林墩位于长泰北部山区,早些年优质学前教育供给不足。文成学校有关负责人林江辉介绍说,为弥补优质学前教育短板,民营企业家连文成在当地创办了这所独立标准化的优质学校,采取民办公助管理模式,开设了小学和幼儿园等特色教育,先后培养了300名小学生和1000多名幼儿,大大缓解了入园难的问题。

  如今,长泰县村企共建帮扶行动已成为改善村级公共基础设施的一股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