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漳州新闻 > 正文

李建国代市长在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作者:佚名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07-04-23
编辑:李润南 点击数: 字号: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建设海西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
――李建国代市长在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本报讯(本报记者)代市长李建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本届政府任期的六年中,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顺利完成了“十五”计划,实现了“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长85.8%%,年均增长10.9%%;财政总收入累计增长184.81%%,年均增长19.06%%。三次产业比例由30.6∶32.1∶37.3优化为23.1∶42.6∶34.3,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7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3%%。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18亿元。漳诏、漳龙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建高等级公路231公里、二级公路235公里,建设农村水泥路3844公里。漳州港成为全省第四个千万吨级港口、全国首批对台“三通”直航试点口岸。电力装机容量新增400万千瓦。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由32平方公里扩大到43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40.1%%。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全面取消农业税、特产税、屠宰税和统筹提留,减轻农民负担11.07亿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任务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国有企业完成新一轮改革改制。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建立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制度。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历史口径)42.34亿美元,其中实际利用台资22.3亿美元。外贸出口103.6亿美元。 
  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完成106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新建和修缮面积46.95万平方米。建成经济适用房20.8万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平方米,增加42%%。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1.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7.1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失业人员失业金100%%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户实现应保尽保。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6倍,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教育“两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37.3%%,市区香港路———台湾路历史街区荣获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60%%。耕地总量连续八年实现占补平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三连冠”和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各项决策,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深入开展效能建设,推行政府绩效评估。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本报讯(本报记者)代市长李建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我市战胜了接踵而至的强台风、强暴雨等自然灾害,夺取了抗灾救灾和经济建设的双重胜利,全面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4.93亿元,增长12.5%%;财政总收入63.75亿元,增长2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5.06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35亿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11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5071元,增长8.1%%。 
  工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实现工业总产值982.7亿元,增长22.7%%,其中规模工业产值786亿元,增长27.6%%。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78家。新增5件中国驰名商标、15件著名商标、17项福建名牌产品、7项国家免检产品。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编制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4.39亿元,增长3.9%%。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近8万人,“六千”水利工程投资完成年度计划的141.3%%,农村水泥路建成1006公里。 
  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9.44亿元,增长30.5%%。城镇以上工业投资增长41.5%%,龙厦铁路漳州段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对外经贸合作实现新突破。新批注册合同外资8.77亿美元,增长25.88%%;验资到资4亿美元,增长29.2%%,其中台资2.3亿美元,增长38.9%%;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日产游艇、艾默生、沃尔玛。外贸出口29.8亿美元,增长15%%。台湾百强企业台湾玻璃正式落户漳浦。 
  城市建设展现新面貌。荣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创模”通过国家技术核查。市区江滨路等14个项目竣工,完成新华南北路等市区道路综合整治改造,实施海峡西岸城市群夜景工程,市区内林引水、浦头港排涝工程投入使用。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 
  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新发展。荣获首届省级文明城市称号。高新技术企业产值220亿元,增长35%%。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受惠学生50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69.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105.28万人。被确定为全国人口与计生工作综合改革及新机制建设试点市。九龙江漳州段水质达标率95.5%%。公众安全感满意率95%%。 
  抗灾救灾和家园重建扎实有效。累计投入救灾资金2.99亿元,23304户重建户全部搬入新居,灾后生产及时恢复。 
  问题不容忽视发展任重道远 
  本报讯(本报记者)代市长李建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六年,我市所取得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但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发展速度与我市拥有的区位和资源条件不相称,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型骨干项目仍然偏少,投资扩张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比较薄弱,县乡财政仍较困难;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具有影响力的名牌品牌不多;农村防灾减灾体系仍较脆弱,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就业结构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社会弱势群体生活仍较困难,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政府将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本报讯(本报记者)代市长李建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本届政府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和省、市党代会部署,围绕“融入海西、依港立市,农业固基、工业强市,五缘六求、开放活市,统筹协调、科教兴市”的总体思路,把省委“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打造海峡西岸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和谐漳州奠定扎实基础,更好发挥漳州在海西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今后五年:更高的定位更大的突破 
  本报讯(本报记者)代市长李建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市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60亿元;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把我市建设成为与厦门特区互动、对台合作紧密、对外开放活跃的生态工贸港口城市,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创新型城市和重要增长极,建成辐射全国的优质食品供应基地、两岸经贸合作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建成东南沿海重要的出海通道、连接珠三角、闽西南和赣南腹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示范区。 
  今后五年要在六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本报讯(本报记者)代市长李建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要着力在六个方面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建设港口大市取得重大进展。至2011年,力争临港工业产值比2005年翻两番以上,港口吞吐量6000万吨以上,集装箱80万标箱,海洋产业增加值达220亿元。 
  建设工业强市取得重大进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验资口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亿元,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形成一批产值超50亿元、100亿元、纳税超亿元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群体。 
  建设中心城市取得重大进展。力争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超5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0万人,全市城市化水平达50%%以上。 
  建设新农村取得重大进展。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8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万人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38%%以上,安全饮用水合格率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50%%以上。 
  建设生态名市取得重大进展。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主要流域水环境质量达标率95%%以上,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万元GDP能耗下降12%%以上。 
  建设和谐漳州取得重大进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员覆盖,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到所有城镇居民,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 
  本报讯(本报记者)代市长李建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7年要扎实推进八项工作,力争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充分发挥港口优势扎实推进依港立市 
  本报讯(本报记者)代市长李建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扎实推进依港立市。 
  推进港口大开发。抓紧全市港口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修编和实施。加快配套项目建设。推进招银港区7#泊位、古雷一德石化码头投入生产运营,加快招银港区8#、9#泊位建设,开工建设东山福建能源石油化工码头,做好龙池码头一期工程、古雷港区陆域扩建工程、古雷10万吨级航道和厦门港招银航道一期扩建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培育临港大工业。加快台湾玻璃、凯景新型精品涂镀层板投建投产,促成福欣特钢、后石电厂三期7号机组尽早开工投建。继续开展后石电厂8、9、10三台机组、古雷火力风力发电、六鳌风力发电三期、东山乌礁湾风力发电三期及核电等重大临港工业项目前期工作,推动临港产业集聚。 
  构筑疏港大通道。加快建设龙厦铁路漳州段,开工建设厦深铁路漳州段、厦漳跨海大桥。推进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动工建设。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工程,加快省道东东线等25个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连接九龙江河口南北岸通道和南部、西部片区的山海通道建设,形成与港口匹配、快速便捷的集疏运网络。 
  加快壮大产业规模扎实推进工业强市 
  本报讯(本报记者)代市长李建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壮大产业规模,扎实推进工业强市。 
  以推进项目带动为龙头。要按照“前期项目促报批,在建项目促进度,竣工项目促投产”的要求,确实抓好322个重点项目建设。天龙达电子等101个新开工项目要抓紧动工建设,厨师食品等49个计划竣工项目年内要确保建成投产,市区电网建设等81个续建项目要加快推进。 
  以壮大民营经济为突破口。抓紧编制《漳州市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用地、引进人才、用工等方面的问题。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上新台阶。 
  以促进产业升级为目标。壮大“3+4”产业,做大做强13个产业集群。扶持万利达、立达信、漳州(金龙)汽车、福环汽车和钟表工业等专业生产基地发展壮大,培育和引进一批“专、精、特、新”的配套企业,形成产业整体竞争优势。 
  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重点。全力实施“千百工程”。引导企业以市场、资本、品牌为纽带,进行资产重组,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一批具有专业竞争力的企业群。鼓励帮助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突出抓好299个新增产值1000万元以上工业经济支撑项目,壮大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群体,扶持税收超500万元的成长型企业,打造一批“旗舰型”企业。 
  以实施品牌战略为导向。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中介辅导”,建立健全品牌培育工作机制,落实各项扶持奖励措施。鼓励企业扎实开展品牌兴企、质量兴企活动,争创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继续整合省级以上开发区资源,优化工业发展布局,提高开发区产业承载能力。 
  积极拓展招商引资扎实推进开放活市 
  本报讯(本报记者)代市长李建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拓展招商引资,扎实推进开放活市。 
  提高外引内联水平。积极筹办首届“钟表论坛”,充分利用“4·9”、“6·18”、“9·8”、“11·18”等招商平台,力争重大项目引进取得新突破。对重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要加强跟踪服务,对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要加快筹建步伐。积极组织到省内外举办招商推介会,争取引进一批内联项目。切实加强后招商工作。着力转变外贸出口增长方式,推动外贸出口持续增长。 
  扩大漳台经贸合作。着力在产业对接、农业合作、民俗文化和旅游等方面加强交流。支持现有台资企业发展,保护台商合法权益。积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力争在引进大项目上有新突破。发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先行优势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窗口示范和辐射作用,争取设立对台农产品物流加工保税区。继续办好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精心筹办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和“开漳圣王”(中国·云霄)文化节。 
  大力增强自主创新扎实推进科教兴市 
  本报讯(本报记者)代市长李建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增强自主创新,扎实推进科教兴市。 
  加快科技创新进程。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科技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引导示范三大工程,重点扶持智能小家电、视听产品、光电照明、钟表等行业建立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增强“6·18”项目成果对接能力。抓好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重奖有功科技人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民营科技园区的建设,争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0亿元以上。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继续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推进“双高普九”工作;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确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1%%以上。推进漳州高教园区建设,支持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争创国家级示范校。支持办好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认真开展干部培训工作,抓紧修订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快建设一批博士后工作站,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复合型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更加重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本报讯(本报记者)代市长李建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更加重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以水仙花、榕树盆景、绿化苗木为主要品种的花卉产业,以香蕉、蜜柚、柑桔、枇杷、青梅为主的水果产业,以捕捞、养殖、加工为一体的水产业,以及蔬菜、茶叶、畜牧、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的专业村、专业镇,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群体和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劳务派遣工作,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六千”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标准化农田。继续实施农村“年千公里”水泥路建设工程、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加强防汛和排涝工程体系、气象预警报系统和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加强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完善森林火灾和海上渔业安全预警监测、救助指挥系统建设。重视新村规划建设,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和“三清六改”工程,积极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和“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小型水利设施、海域和内陆水域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建立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确保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突出建设管理并重扎实推进城市形象提升 
  本报讯(本报记者)代市长李建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突出建设管理并重,扎实推进城市形象提升。 
  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抓好年度投资10亿元的26个城建项目建设,重点实施市区“十一路二江一桥一堤一气”工程。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筹建会展中心,推进明发商业广场和4家五星级酒店建设。开发滨海生态旅游资源,打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 
  打造城市发展新亮点。加强西溪南北岸城市景观规划。继续实施夜景工程。加大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城市。深化“爱我漳州”活动,努力建设滨海特色突出、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的魅力城市。 
  推行城市管理新机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运作好土地收储中心和城投公司,加强土地出让成本核算,严格推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继续推进市政、绿化、环卫、公交等公用事业改革。 
  广泛激发创造活力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本报讯(本报记者)代市长李建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广泛激发创造活力,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运用政策推动效应。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财政收入激励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减轻各级债务负担。加强县城和中心城镇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高城镇化水平。 
  发挥产业拉动效应。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各具特色的县域工业团组,因地制宜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一县一业、一镇一品”的经济发展格局。 
  策划造势驱动效应。以东南花都展厅为载体,精心筹办各类区域性、全国性商品交易会、展销会。支持县(市)办好各种推介会、展会、节会。开展“工业发展年”、“项目建设年”、“平安企业年”等活动,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强化市场带动效应。改造建设市区花卉交易中心、现代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粮油饲料批发市场、汽车汽配交易城、药品市场、建材市场、家居市场等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农资仓储物流中心,抓好特色商业街、商业重点镇建设和社区商业“双进”工程试点工作,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实现村村有“农家店”,形成物流旺盛的漳州市场。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本报讯(本报记者)代市长李建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更加重视民生改善。认真抓好总投资额约14.8亿元的3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落实。深入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拓宽就业渠道。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继续完善对口扶持、干部下派驻村和市领导挂钩贫困村、示范村制度,帮助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口脱贫致富,抓好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扶政策的落实。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医疗保障有效途径。认真解决革命“五老人员”、农村“五保户”、计生双女户、特困户、库区移民、城乡低保户、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的实际困难。抓好福康医院综合病房大楼和市老年护理中心的建设。 
  更加重视协调发展。全面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做好重大疾病的防控,积极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加快乡镇卫生院的改造提升,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建设基层宣传文化中心户,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做好土楼申遗工作。加快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实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20户以上广电村村通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更加重视平安建设。大力实施“五五”普法,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和经济犯罪,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平安县”标准。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努力化解社会矛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深化道路、消防、渔业等重点行业的整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打击以制售假烟为主的制假售假违法行为。 
  更加重视生态和谐。认真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整理,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着手编制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加强山地开发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扶持发展资源回收再生产业,规划建设再生产业园区。落实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综合治理工业“三废”。加快市区西区、龙海、东山污水处理厂和角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确保九龙江西溪水质达标率90%%以上,北溪水质达标率达100%%。 
  本报讯(本报记者)代市长李建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建设推进发展、体现人民意志的法治型、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政府和节约型政府。 
  勇担责任,为民利民。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维护一方平安的责任。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发展的事业上,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雷厉风行,落实务实。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推行问责制度,加大督查力度,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按照“重在提请、主动服务”的要求,秉持亲民亲商理念,建立重大投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简化办事环节,压缩服务时限,促进行政服务提速增效。 
  依法行政,清廉清正。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范围。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管,坚决纠正和制止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制止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加强监察和审计工作,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