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九峰廉政公祠:瓷制书法烙祖训 传世楹联正家风

作者:林泽霖 汤绍平 陈小花 杨志平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8-12-12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好家风世代相传,有的把家风家训写入家族史书之中,有的把它刻于宗祠石柱之上,然而世代变迁,风吹日晒,字迹会渐渐模糊,只有通过不断修缮才得以保存。听说在九峰镇黄田村的廉政公祠就有一副用瓷烧制的家风楹联,历经200多年,字迹依然清晰可见,而且历久弥新光彩夺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去探个究竟。

近日,记者来到廉政公祠,一走进去便有一股清正之风扑面而来,大堂上方一块用正楷大字写的“聚顺家庙”牌匾映入眼帘,屋顶两侧横梁各悬挂着一块“进士”牌匾,堂内实木圆柱刻着楹联,墙面还挂着几幅书法墨宝,置身于祠堂之中,犹如穿越到了明清时代,历史味道十分浓厚。

记者在祠堂内并未看到那副神秘的楹联,楹联究竟在何处?黄田村党支部书记曾凤荣介绍,在祠堂边住着一对老夫妇,几十年来,他们一直收藏并守护着这副楹联,在曾凤荣的引荐下,征得老人同意,老人愿意将这幅“宝贝”拿出来亮相,两位老人小心翼翼地从屋内搬出这幅楹联,楹联用黄布裹着,更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老人将楹联搬到大堂,掀开黄布,悬挂于大堂圆柱之上。楹联上书:“祖范端方堂搆有基皆燕翼,家传孝友常棣载庚溯诒谋。”仔细观赏,楹联上的字体属于清代馆阁体,雄浑、宽博、苍劲有力,色泽鲜艳,光彩夺目,而且牢牢嵌在圆木之上。

楹联上的字究竟是什么材料做成的,为什么经历了这么长时间,还这么坚固,而且更加熠熠生辉?

九峰镇黄田村党支部书记 曾凤荣:这副对联是我们廉政公曾萼他退休回来以后他就重修了这座家庙,这副对联是为这个家庙而题的,从那时候一直保存到现在,//这副对联是由青花瓷(烧制),字写好,名师雕刻到青花瓷上面,然后烧制好再镶嵌到圆木上面,所以说年代(很久还)保存这么完整。

为了求证这一说法,记者咨询了年逾古稀的曾氏21代子孙曾庆章,据他介绍,当年先祖曾萼为了做好这幅楹联,先是从景德镇将泥胚运回平和,把字写上去,再将写好的字运到景德镇请陶瓷名师烧制。烧制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的字会变形、会开裂、会起泡,失败了就再写再烧,反反复复历经多次才完整地将这22个字烧制成功。之后,曾萼还请了当地的师傅把这22个字镶嵌在特别的木板上。

对于黄田曾氏来说,这幅楹联就是无价之宝,曾庆章告诉记者,“文革”期间,曾有人千方百计要毁掉这幅楹联,曾庆章只好将它藏于床顶之上,并用蚊帐盖住,以此保住了这幅楹联。

记者查阅了相关史料了解到,曾萼是九峰黄田村人,在乾隆十六年考取进士,任过县令、知府,为官期间廉洁奉公,关心百姓疾苦,深受百姓爱戴。晚年辞官回乡养老时,他继续带领乡亲们修桥铺路,他的祖辈在家乡建造了一座大房子,他认为好的房子不一定能永远留下来,只有家风这一精神财富才能永远流传,于是亲笔书写这幅蕴含人生哲理和良好家风的对联,并请景德镇陶瓷名师烧制而成,把书法、陶瓷艺术和家风精神完美融合。

那么这幅楹联是要传递一种什么意思呢?仔细揣摩对联中可得出大概意思,那就是:祖辈正直端方并建好房子留给下一辈,这些都是基础都可以继承;而家传的孝道、仁爱、兄弟亲情等随着岁月的流逝更需要下一代的传承。

九峰镇黄田村党支部书记 曾凤荣:(对联)内涵就是体现我们曾氏祖先的一个家风遗传到现在,所以说我们后人一定要以这个好的家风家训作为我们的一个道德修养,来扩大我们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