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漳州新闻 > 正文

我市入选“福建影响力”优秀案例介绍

来源:漳州新闻网 时间:2018-12-07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三个入选案例

  生态文明类

   五湖四海:漳州市探索“生态+”发展模式

  近年来,漳州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探索“生态+”模式,延展“生态+”效益,致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作为“生态+”示范项目,“五湖四海”以母亲河九龙江为轴线,南北拓展、东西延伸,均衡中心城区生态空间布局,通过把产业加进去,效益做出来,让漳州更宜业,把文化加进去,把旅游带起来,让漳州更宜游,把服务加进去,把品质提上来,让漳州更宜居。如今,绿色生活逐步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

  漳州市提出的“生态+”发展理念,就是生态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旅游项目、防灾减灾、民生工程、历史文化等融合,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城乡环境转型升级、生活品质转型升级和城市品位提升,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不断延展“生态+”效益,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城市更向往。

  践行“生态+”理念让漳州市生产总值增幅近三年连续蝉联全省第一,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中国十佳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等一个个金字招牌陆续捧回……

  漳州市“生态+”发展模式不仅重构了城市的发展空间,也提升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新时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富有启发意义的治理样本。

  ⊙本报记者吴静芳整理

  政府职能转变类

   漳州110:全国公安战线的一面旗帜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110,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成了人民警察为民服务的代名词。20年来,漳州110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治安形势以及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期待,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完善、在改革中创新,努力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宗旨,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1990年8月,漳州市公安局芗城分局治安巡逻中队建立110报警服务台。1996年8月,公安部向全国公安机关发出“向‘漳州110’学习”的号召。1997年11月,国务院授予漳州110“人民的110”荣誉称号。2016年7月,“漳州110”勤务改革启动。2017年5月,全市各地全部完成机构、机制建设,巡特警、派出所警力与专职巡防队伍开展联勤巡逻。

  同时,漳州市还发挥群防群治力量,推动社会治理“互联网+群防群治”模式发展。2017年8月,“芗里芗亲APP”上线运营,这是漳州运用“互联网+”“110+”思维,为百姓量身打造的一款手机端应用软件,包含十余项便民服务功能。

  20年来,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治安形势以及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期待,“漳州110”按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厅要求,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完善、在改革中创新,全面提升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安治理能力,让“老字号”保持蓬勃朝气。

  ⊙本报记者李润整理

  民生工程类

   捍卫消费权益:首发中国“315”维权热线

  “12315”已成为全国消费者心目中的“保护神”,更是各级政府服务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而它的前身,则是22年前创建于漳州的“2031315”。

  1996年,国家工商局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开展“公平交易执法年”和“工商形象建设年”活动。当时,漳州市正兴起学习“漳州110”热潮。受到启发,带着难题,漳州工商人开始了勇敢的尝试和探索。

  漳州打造“315”,开创我国消费者维权新模式。1996年5月2日,漳州市工商局芗城分局缉私队改组为经济检查大队,开通“2031315”投诉举报电话,承诺电话响铃不超过3声,10分钟内赶赴现场,24小时快速反应受理、调处消费者投诉举报。全国第一个消费者投诉服务台——漳州“315”就此诞生。漳州“315”的快速反应、热情服务,赢得消费者的广泛赞誉。

  全国推广“315”,借势锻造消费维权新体系。漳州“315”的成功实践,把行政执法与便民服务结合起来,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开启一个新窗口。之后,全省各地市纷纷派人到漳州学习。1999年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时任局长王众孚在央视举办的3·15晚会上宣布,全国统一使用“12315”作为消费者投诉专用电话号码。这标志着从漳州发源的“315”走向全国。

  ⊙本报记者吴静芳整理

  三个入围案例

  民生工程类

  首推“一店一户一码”:漳州开创电商扶贫新模式

  2017年11月15日,漳州在全省首推“一店一户一码”电商扶贫新模式,8个试点村同时启动,168户贫困户接受“手机微店”培训并配备基础智能终端,以“下河杨桃”“峰头羊桃”“马铺蜜柚”“马铺淮山”为首的一批优质农特产品开展“扶贫网上行”。

  首先,对贫困户进行辅导后开设手机微店,一个微店一个二维码,录入系统形成贫困户大数据。再由“我有种”平台统一将贫困户的产品及二维码链接在平台发布。各地采购商、经销商可通过平台采购农产品及加工品。同时,贫困户的产品纳入可追溯体系中,顾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可掌握农产品的品种、生长发育环境、分拣包装以及发货过程。

  “一户一店一码”实现对象精准,借助后台大数据,及时了解供需信息,摸清贫困户生产情况,解决滞销难题;实现资金精准,准确掌握电商企业和贫困户交易数据,便于后期扶贫资金补贴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切实做到电商扶贫可查、可看、可追溯。

  ⊙本报记者李润通讯员黄喆煜整理

  民生工程类

  图书“漂流”起来:漳州“共享书吧”推动全民阅读

  近年来,漳州创新“互联网+全民阅读”新模式,首创公益图书免费借阅020平台——“漂读网自助共享书吧”。借助新兴传播技术,将传统文化设施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建成自助、免费、共享的智能化阅读书吧,探索全民阅读新模式。今年,该项目入选“数字福建”经典案例。

  市民打开“漂读网”App或微信公众号,仅需在平台注册、选取纸质图书、缴交押金后,就可在最近的实体书店取书。

  此外,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还可通过同学互换、同城预约互换、就近还书等方式,实现便捷借阅、免费阅读、资源共享。

  目前,漂读网项目依托线下500多家实体书店作为志愿服务点,服务范围已逐渐扩至全省。运营一年多来,已惠及全省数百所学校,在线借阅量已超过10万人次。

  ⊙本报记者廖瑜婷整理

  生态文明类

   “花样漳州”聚力同行:漳州市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漳州依托优势资源,做好世遗土楼、滨海资源、山川田园、经典文化、花海林海等旅游资源文章,坚持“全域规划、全域融合、全域营销、全民参与”发展理念,围绕“世遗品质、原乡情怀”定位,积极打造“花样漳州”全域旅游目的地。

  “面”上规划力求精准,统筹谋划全市旅游功能和产业布局,小规划服从大规划,地方规划服从全市规划,各类规划主动与旅游规划相衔接。“线”上串联力求精细,针对不同游客需求,重点策划包装几条“花样漳州”精品旅游线路。“点”上项目力求精致,发挥全域旅游示范县和龙头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提升A级景区品质。

  2017年,漳州获评“最美中国生态、自然旅游城市”“最美中国文化魅力、特色魅力旅游城市”等。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268.94万人次,比增22.9%,增幅位居福建全省第二,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三;旅游总收入389.75亿元,比增30.9%,增幅居全省第三。 ⊙本报记者廖瑜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