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国强六成楼:昔日防土匪 今朝招游客

作者:蔡煌杰 杨志平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8-11-27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福建土楼,因为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深藏于八闽大地之中数千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历经岁月的淬炼,成为华夏民族聚族而居的“活化石”。在国强乡高坑村溪坪组的六成楼,就是这数千座土楼里的其中一块“活化石”,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六成楼位于国强乡,相传由清朝道光二十四年间破土奠基,75岁的陈乘云率六个儿子倾力打造,六子协同父力共同筑楼,因此得名“六成楼”,历时5年时间才得以建成。六成楼楼门由花岗石砌就而成,楼内结构双环三层,共32间,2265平方米,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二楼为单元式,三楼则是通廊式,楼墙厚实,楼道相通,建筑精美。

村民 陈赐枝:这座六成楼里面各户人家的设施大同小异,基本一样,第一层前面是炊事用房,中厅是餐厅,后面有的是养牛的,如果有多间的话是给老人住,二楼是主房间,二楼前是梳妆台,三楼是房间,基本都是一样。

陈赐枝是土楼里的住户,也是陈乘云的第六代五房孙,说起土楼的往事他便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陈乘云是一位辛苦劳作的农人,自小家贫,白手起家,励志创业,建楼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仅仅是辛勤积累,是为了居住的需要,这也就是六成楼朴素的地方。

村民 陈赐枝:当时建这座楼,目的是为了子孙(居住),因为当时(房子)在下楼被大水冲垮,子孙兴旺,没办法共同住在一起,最后就想办法,齐心协力建了这座土楼,可以提供六个兄弟子孙共同居住。在解放前(里面)差不多住了五六十个,在解放后就有一百多个,里面的人整体都很团结,因为都是自己的兄弟、宗亲,总体比较团结。

土楼除了满足居住的需求,在当时还有一个价值,就是当时社会比较动荡,土匪常年出没,为了集体的安全,陈氏子孙共同居住在里面。建楼时大门设有传话孔、防火水槽等,有效防止土匪的骚扰;而楼内的深井以及养殖家禽等可以解决了温饱问题。

村民 陈赐枝:这座楼有很多功能,在楼门左右两边有设传话孔,就像现在的猫眼一样,再有就是安装有内外两个门,门上面有水槽,可以防止土匪用火烧门,在三楼左右各两间都有设壁灯蜡烛点在墙上面的洞,可以照明楼梯,用火铳装上火药,土匪如果在下面就可以从上面打到下面,吓跑他们。

记者了解到,陈乘云在建这座土楼时也不是顺风顺水完成,当时隔壁村的人故意抬高地价,使得陈乘云花了重金买下,最后才建成六成楼。

村民 陈赐枝:这座楼外面建好后,大概从1844年建,大约建5年时间,当时在楼中间有一块地是瓦窑人士的地,他当时故意提高地价,不想卖。后来过三年后,陈乘云出高价买断,每株秧苗用一块白银买断,最后才续建下围用于炊事用房,这样才建起来这座楼。

截止日前,六成楼已历经风雨174年,依然屹立不倒。百多年前,祖先们曾因渴望生活的安稳修建了土楼,如今的后人,因为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离开了它,但土楼依然精神矍铄,不失去光芒,散发出古老的人文气息。

村民 陈赐枝:我是在这里面出生的,住在中厅第二间房,住到大概在2000年左右才搬出去外面住。

据了解,六成楼经过多方的出资修缮,目前已成为我县的一个旅游景点。六成楼整合国强乡独特的历史人文自然资源,以明清古典家具博物馆文化传承为开发主轴,着力对六成楼进行保护性修缮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在六成楼前筑堤围堰,平湖映楼,游客乘竹筏淌溪水,观看高坑村山水风光,倾力打造明清古典家具博物馆、走水尪民俗文化长廊、万里安全生态水系的旅游项目,形成明清古典家具文化、民俗文化及生态水系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复合型、体验型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