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漳州新闻 > 正文

陈阿超:教育好学生是最大的幸福

来源:漳州新闻网 时间:2018-11-21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陈阿超在实验室教学生了解和使用显微镜

  “同学们,这次期中考是一次很好的大练兵,大家都表现得很不错!”11月19日上午第三节课,陈阿超将一沓刚刚改完的试卷分发给七年级学生后,便开始讲解分析,同学们静静听着,课堂气氛严肃又不失活泼。

  陈阿超祖籍漳浦县石榴镇梅东村,现执教于漳浦五中。她是一名平平凡凡的“园丁”,但却有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特殊身份”——那便是出生于1978年12月18日,与改革开放同生共长的“幸运儿”。

  “我的爸爸是老师,我的爷爷也是老师。”一提起教师这个职业,陈阿超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据她介绍,上世纪50年代,她爷爷从老家石榴沿着旧官道,一路跋山涉水走路到漳州,就读于龙师。那时候行囊里除了带点衣物,还有一点自家腌制的萝卜干,生活艰苦。几年后,爷爷毕业回到漳浦教书育人,担任过学校校长。受爷爷影响,父亲长大后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后来经过不断进修学习,顺利转正。

  “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故事,雷锋的故事听得最多,爷爷还找人特别刻录了家风家训的CD盘,以此告诫我们几个兄妹要诚实守信、勤勉向善。”爷爷的循循善诱深深烙印在孩子们的心上,让她从小便萌生了当一名老师的念想。而后来爸爸的教育更是坚定了她的信念。

  “过去,爸爸骑自行车到三公里外的学校上课,每次回来都顾不上疲惫,给我们三兄妹检查诗词背诵,教我们练毛笔字。”在爸爸孜孜不倦的辅导下,上世纪90年代,陈阿超兄妹三人先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学校,并顺利毕业。后来,哥哥找的对象也是老师。一家子居然出了6个教师,这在当地少有。

  “我从1997年参加工作,转换了三所学校,2008年,我又回到自己的母校漳浦五中。”陈阿超介绍,虽然自己由五中的学生变成五中的老师,角色变了,但是不变的是一颗热爱母校热爱教育的心,她为能回到漳浦五中任教而兴奋不已。在此后的十年中,她始终坚守三尺讲台,而且所教学科生物的成绩一直名列片区前茅,因此也获得不少殊荣。

  参加工作至今,二十多年来,陈阿超见证了身边太多的美好变化。“十年前,因为石榴镇几所中学合并了,只保留了五中,因而一些远在山区的孩子读书比较辛苦。”她介绍,石榴镇有许多偏远的革命老区村,当时从龙岭、山城、车本来学校的路远,且都是狭窄的泥土路,如果遇上大雨天,溪水上涨,道路被淹,那么孩子们无法如期到校,她和同事们就要骑着摩托车去挨个家访,给孩子们补缺补漏。那些日子她们总是满身泥水,却又乐此不疲。

  “现在,一条宽阔平坦的‘红色旅游道路’把许多偏远的山村连接了起来,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犯愁了。”在陈阿超眼里,石榴镇变化的不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五中的校园环境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的危房被拔地而起的新教学楼代替了,坑坑洼洼的旧操场变成了整洁开阔的绿茵球场;课堂上老旧教学设备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白板和投影仪,实验室从无到有,新增了许多仪器设备;校园规划科学合理,绿树红花点缀,如同花园一般可爱,而最可爱的是那群一见面就向你微笑问好的学生们!……”陈阿超表示,在这样宁静舒适的学校里教书是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了太多太多的美好。

  谈及家庭生活,陈阿超更表示十分知足。十几年前她和一名军人喜结连理,不久后喜得第一个千金。2012年,他们在县城买了属于自己崭新的房子,正式从农村搬进了城里去住。去年,他们又迎来了第二个宝宝,一家子其乐融融。

  如今,步入不惑之年,陈阿超一边辛勤抚育两个女儿,一边认真教书,生活丰富充实而有节奏。“我没有太多太大的想法,就是传承祖父和父亲的衣钵,把学生教好,把自己的孩子带好,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陈阿超如是说。

  ☉洪锦城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