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平和:宣传思想聚合力 红土地上亮新姿

作者:平和县新闻中心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8-11-01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核心提示

平和是原中央苏区县,四个省定老区重点县之一。为了使这片红土地焕发崭新活力,在新时代展现全新风采,今年来,平和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力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推动文化惠民利民,为加快建设“生态·活力·闲适”新平和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舆论支持。

平和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艺汇演

宣传思想聚合力 红土地上亮新姿

日前,平和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读原著、悟原理”专题学习交流研讨会,暨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交流研讨会,在全县广大领导干部中切实发挥了“头雁效应”,推动全县持续兴起“大学习”热潮,全县宣传思想工作呈现统筹推进和强劲发展。

今年8月中旬平和语堂书院首场讲座。图为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分会理事张山梁主讲《阳明学在平和》

夯实基础,推动理论武装“新”起来。精心构筑面向基层干部群众的对象化、分众化、个性化学习宣传模式,不断创新“轻骑队”“田秀才”“土专家”等载体模式,用闽南语快板、三句半、客家山歌等人民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宣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微型党课”“微型讲堂”“微信平台”组成的“三微”活动,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乡村讲师团则依托“阳明传习堂”“苏维埃讲堂”“积垒讲堂”“语堂沙龙”等理论宣讲平台,抽调全县专家、学者、老教师、老党员49名,采取边试点、边总结、边推进方式,实现基层理论宣讲全覆盖,半年多来累计开展宣讲活动达23场次,受益干部群众达12000多人。

平和县南胜镇田坑窑克拉克瓷体验基地

正确引导,推动舆论宣传“亮”起来。今年来,平和县围绕“三抓三比、十项竞赛、十六评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专题”“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五城同创”等主题宣传,采访拍摄的新闻被央级媒体采用21条,省级媒体采用217条。分6批次、对全县30名乡镇通讯员开展新闻业务培训,并投入100万元按统一标准为每个乡镇配备高清摄像机等新闻采编设备。推出《少年林语堂》《王阳明读本——〈三字经〉解读本》《第二届林语堂散文奖获奖作品集》《平和县茶志》《海丝瓷韵·平和窑》等优秀书籍;支持指导成立“语堂书院”,支持电影《婚前检查》在绳武楼取景等。

崇尚和善,推动价值引领“强”起来。结合平和暴动90周年,举办“纪念平和暴动90周年文艺晚会”、《纪念平和暴动90周年——漳州红色文化丛书》首发式等系列纪念活动,推动红色革命教育进学校、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持续开展“正党风、带民风、树新风”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林语堂文化品牌宣传推广活动,组织创作了一批文艺节目。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累计共发送限炮宣传短信300万条,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1.2万多份;开展“一节一主题”活动25场,参加群众约1.2万人;倡导“扬正气,树新风,练太极”健身活动,吸引了2000多名干部职工参加。

长乐乡客家山歌队在平和暴动纪念馆前用客家山歌传唱十九大精神

塑造品牌,推动优秀文化“活”起来。大力实施文化传承工程,组织《长乐客家山歌》等项目申报第七批市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加强平和文物保护后续动力,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专项修缮资金7705万元。南胜窑址整治工程向国家文物局资金申报395万元。建立66个革命遗址、遗迹名录库,编制红色文化图谱,抓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积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59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办“阳明传习堂”为载体,举办传统文化讲座20多场,受众超过2500人次;举办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平和分论坛,来自5省市13所高校共5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厚植底蕴,推动文化产业“优”起来。今年来,平和县完成对全县103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入户调查和文化及相关产业个体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工作。今年来,平和县六家文化规模企业共实现主营收入3.85亿元,同比增长8.4%。持续推进文创产品开发,指导开发设计了“平和五福娃”“柚宝儿”“茶小仙”玩偶,“克拉克瓷+红色文化”“克拉克瓷+阳明文化”为代表的茶杯、手工腰牌等文创系列产品。组织创作克拉克瓷产品《包容》《时光》等作品亮相2018年中国(国际)深圳文博会;长乐乡红色生态旅游、绳武楼综合旅游和印象大芹山旅游发展项目等被推荐作为2018年漳州市文化产业招商项目,进一步强化文化输出和产品推介。

正党风 带民风 树新风

——平和县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今年以来,平和县通过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极大地扭转了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社会风气发生了可喜的转变。平和县做法成效作为全市唯一典型在省有关会议作了经验交流,推动全市移风易俗现场会在该县召开,中央电视台、中央文明网、福建日报等央级、省市主流媒体都做了广泛报道,群众满意率也大为提升。

“县主导、镇主责、村主体”三级联动。平和县坚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线,制定下发了《平和县“正党风、带民风、树新风”系列主题活动方案》,以制定一份移风易俗倡议书、建立一支“移风易俗文明劝导队”、开展“一节一主题”文明过节活动等“九个一”为主要内容,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倡议书8万多份;成立“移风易俗文明劝导队”180多支;开展“一节一主题”活动43场,参加群众约2.85万人。各乡镇落实“挂钩责任制”,指导全县256个村(社区)制定出“禁酒令”“限炮令”“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累计建立民俗节日台账390多个,全部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平和霞寨举办农民运动会推进移风易俗

“关键点、时间点、着力点”三点抓牢。累计在全县党员干部中举行集中签名活动125场,近1万名党员干部参加,起到了很好的带动示范效应。针对春节、元宵、中秋、国庆等奢靡之风容易反弹的时间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提醒,发动干部群众进村入户开展密集宣传。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扬正气,树新风,练太极”健身活动,打造“八小时外”健康生活圈,引导群众“远牌桌酒桌、近书桌球桌”,群众参加书法、棋艺、健身等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以社区、村为单位组织开展农村趣味比赛,形成“一村一赛”活动格局,全县累计共开展农村趣味比赛29场,其中五寨乡、霞寨镇结合移风易俗举办农民运动会盛况被央视2套、央视5套和福建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广泛播报,引起强烈反响。

“转作风、传美德、重民生”三线拓展。大力弘扬“知行合一”置县精神,全县共创办“阳明传习堂”18个,举办传统文化讲座100多场,受众超过8000人次,受到央视网等30多家中央和省市级媒体广泛报道。各乡镇依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累计已建有30个家风家训主题馆,如大溪镇利用“吴凤故里”,建立壶嗣吴氏家风家训馆;五寨乡结合“雾峰林家”两岸宗亲文化交流,建设林氏家风家训馆;霞寨镇结合榜眼府文化,建立观德堂等,都独具特色,充分发挥了移风易俗的宣传阵地作用。累计投资2900万元,建设一批综合文化站、乡镇图书馆等惠民利民工程;联合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等单位走进平和开展“三下乡”文化惠民演出56场,免费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440场;抓好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减免殡葬等方面的服务费用,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县群众在婚丧喜庆、民俗节庆中共节约开支1.2亿元。

激活红色基因 打响红色品牌

今年来,长乐乡以“八闽第一枪”等红色教育资源为着力点,成功打造红军驿站、红军路、红色广场、红色讲堂等一系列宣传项目,激活红色基因,打响红色品牌。

秋风送爽,暖阳依旧。日前,记者走进老区长乐乡,放眼望去,满目青山凝绿,丝毫没有入秋的感觉。公路旁,街道边,大桥两侧,古榕树下,到处点缀着五星红旗、红军雕塑等红色文化元素的宣传标语、宣传画,无不使人感受到红色革命教育的熏陶。

走进长乐乡,只见暴动纪念馆重新布展,以时间为序收集充实红色文物、历史图片、文献资料、人物照片等资料,多角度展示长乐军民以及平和先烈辉煌的革命斗争历程,让人耳目一新。今年来,平和县充分利用红军党校、支部讲堂、主题党日等党建教育平台,多维开展红色文化和党建专题讲座,累计开展巡回宣讲12场次,受众1200余人,让本土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深入人心,让长乐乡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张力,提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

发挥生态优势和闽粤边境的特色地理位置,在全乡各个角落新增许多红色元素,结合振兴乡村战略,补足红色旅游餐饮、住宿等短板,新增落地服务商家企业十余家,延长老区红色旅游产业链。同时以“八闽第一枪”红色旅游为龙头,大力发展良坝库区生态游、省际山区游、客家文化游、农业休闲体验游等;加强同周边景区中国传统村落福塘太极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九峰、广东省大埔大东旅游区的互通互联,形成规模效应,老区红土地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

“三众筹”倾力拓展对台文化交流

中秋节期间,又有一批台胞宗亲回到平和县小溪侯山宫、山歌慈惠宫寻根谒祖,增进闽台两地的民间交流。今年来,平和县充分发挥台胞祖地优势,以众筹“祖地文化”“信俗文化”“特色文化”三大文化资源为载体,谱写对台交流新篇,有力促进了平和与台湾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上下联动,众筹祖地文化资源。平和加大对族谱、谱牒的清查和补充力度,深入挖掘迁台氏族文化资源,系统整理李、林、蔡、江等平和迁台50大姓氏族谱和879个渡台祖资料,利用赴台参展、基层宗亲交流、谱牒对接等多种渠道,向台湾的平和宗亲赠送输台书刊、族谱、谱牒等资料168册,各种地域文化宣传品780册。累计吸引38个姓氏宗亲组团返回平和寻根谒祖。发挥五寨乡埔坪村是台湾“雾峰林家”祖籍地的人文优势,先后修缮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报本堂以及吴凤陈列馆、壶嗣古城、壶嗣文化公园等涉台文化景点,不断优化的对台文化环境吸引了平和籍台商吴松柏回到祖籍地大溪镇投资兴业,投资打造一个集威士忌酒文化、茶文创园、生态观光、文化体育等于一体的高端文化休闲旅游胜地。目前,已投资7.3亿元,累计接待台商53批次。

左右衔接,众筹信俗文化资源。突出祖师文化驱动。目前,三平寺在台湾有50多座三平分庙,每年到三平寺朝圣的台胞上万人次。促进宫庙文化交流方面,累计投资1400多万元,修缮省级涉台文物保护单位山格镇慈惠宫和西林侯山宫,努力打造节庆文化平台。依托省级涉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坂仔心田宫举办“两岸情·心田缘”保生大帝文化节,依托九峰崇福堂,以“齐筑中国梦共襄两岸缘”为主题举办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邀请来自台湾的11家宫庙100多名代表参加,增强了两岸同宗同族的认同感。

内外兼修,众筹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出版《平和与台湾》《闽南金三角系列丛书》等涉台文化丛书,与台湾艺术家王森田合作编排舞蹈剧《赖柏英》、配合台湾大型历史人文电视系列片《过台湾》《先生》摄制组到平和县拍摄黄梧、林语堂等,邀请台湾文化名人朱嘉雯博士、林文宝教授、著名儿童诗人林焕彰和水彩水墨画艺术家邱秀霞等海峡两岸20多名书画艺术家到平和采风、开设讲座等,邀请闽台青少年传统技艺交流团到该县开展台湾传统艺术表演——抖箜竹技艺表演,增进了人文交流。开展“形象中国·海峡两岸百家媒体聚焦花样漳州闲适平和”媒体采风活动,邀请来自海峡两岸上百名记者齐聚林语堂故里平和县宣传报道平和,通过巩固三平祖师文化、山格大众爷公“朝圣游”,突出安厚林氏家庙、九峰杨氏追来堂等“祖地游”,通过举办海峡论坛暨海峡(平和)茶会和海峡两岸茶王赛,促进两岸茶文化交流,壮大“生态游”;开通“茶乡之旅”——“云端筑梦”、绳武楼、榜眼府等涉台旅游专线6条,挖掘“人文游”。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上半年,共接待包括台湾知名学者邱毅在内的文化交流和观光旅游台胞716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