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辗转74年 抗战家书终“回家”

作者:王志晖 林小良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8-06-21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1944年8月,正在参加抗战的林勤读在沙县写了一份家书,邮寄给在平和崎岭的父亲林如崇,但这封饱含一个军人赤子之心的家书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寄到目的地。近日,这封家书的收藏者谢先生联系媒体,并通过媒体找到了林勤读的后人,让这封家书在时隔74年后“回家”,也揭开了一段抗战老兵尘封的往事。

日前,记者来到崎岭乡南湖村下楼组,林勤读的后人早已根据谢先生提供的照片,对这封信进行了复制。在信中,林勤读简要向双亲报告了从军后的经历,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抗战到底的决心,林勤读写到“儿现抱决杀敌。候战事胜利一日,方返膝下之乐,这是我愿也”如今信纸早已发黄,但透过文字,仍然感受到一个军人的拳拳报国之心。信封上写“送平和县琯溪市北门外源记宝号转琦岭下楼社林如崇先生收”。可惜当时正值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家书没能寄到林如崇手里,直到74年后,这封写满爱国爱家之情的家书,才在谢先生和媒体的努力下“回家”。

下楼社即现在的崎岭乡南湖村下楼组,林勤读的后代至今大多居住在此。晚辈们回忆,林勤读从来没在公开场合提到自己的抗日事迹,只是偶尔才会跟自己的孩子提起。大儿子林大钦说,父亲林勤读1919年12月出生,曾经在当地读过私塾,1939年应征入伍,后跟随部队远赴浙江参加抗战。部队打散后,林勤读辗转来到三明沙县转投远征军,这封家书就是在那个时期写的,只可惜没能寄到家人手中。林大钦说,父亲老年时曾经跟他提起过家书的事情,只是时隔多年,大家早已无从找起了,因此觉得很遗憾,现在听说家书重见天日,晚辈们都十分激动。

林勤读 大儿子 林大钦:没想到,到今年七十多年了还能重现在我们眼前。(从这封信)可以看出他在青春的时候参加抗战,为保卫祖国出了一份力量。

林大钦说,当时日本侵略者有飞机大炮等先进武器,这是林勤读他们不能相比的,但即使这样,面对侵略者,大家也没有退缩。

林勤读大儿子 林大钦:他说打仗的时候飞机在天上飞,子弹像下雨一样,人都没处躲,只有认真打,忍也没用,拼命打,打赢没死,就可以回来吃便宜米,就是要英勇战斗,英勇杀敌。

经历过战争的人更懂得和平的珍贵,林勤读经常教育子女热爱和平,珍惜和平。

二儿子 林大招:他一直跟我们讲要热爱和平,不要战争。

三儿子 林大明:他经常说最好是不要发动战争,特别是日本这种侵略战争,对中国是非常残酷,要爱国爱和平。

孙子 林哲锋:要把我们爷爷这种爱国爱家的精神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林勤读回到了平和,在小溪三角坪一带租下一间店面,做起了生意,次年结婚,先后育有三男三女。土改时,林勤读带着家人回到下楼组,直到2000年逝世。回乡后,林勤读因抗战时腿部受伤致残,无法从事重体力活,家里生活十分清苦,但即使这样,林勤读仍为家乡发展尽心力。南湖村所在的崎岭是平和传统产茶区,但当时南湖村茶叶加工技术落后,外形不佳导致价格低下,林勤读回到家乡后,看到这样的情形,便主动把从安溪茶农那边学到的包捻技术传授给了茶农。

邻居 林龙惠:解放后,集体办茶厂,大队就叫他当茶师傅,他就教人家包揉茶,这个技术就是他教的,当时南湖村比较会包揉茶叶的师傅都是他教的。

在林勤读的带领下,茶厂的茶叶加工技术得到提升,带动了南湖片区乃至整个崎岭乡茶产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林勤读的父亲,也就是这封家书的收件人林如崇也是一位老革命,曾经参加朱积垒、朱思领导的农会,并参与了平和暴动,为革命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