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市争创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纪实

作者:佚名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07-04-23
编辑:李润南 点击数: 字号:
  

“花果之乡”展新姿


    初冬的漳州,天蓝、水清、地绿,夜色如昼,流光溢彩。伴随着漳州人执着的“创卫”脚步,漳州的城市亮点越来越多,城市形象越来越美,市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古城漳州换新姿,充满生机与活力。 
  回首已经走过的“创卫”历程,我们不会忘记,上千个日日夜夜,漳州人为之奋斗的辛苦。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漳州市委、市政府就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为做好这项造福百姓的系统工程,市委、市政府排出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市长担任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创卫办主任,市人大、政府、政协领导齐抓共管,各区、街、部门、单位成立相应机构。很快地,一张上下贯通、条块结合的领导指挥系统和爱卫组织网络被构建出来,一个精心设计的工作方案酝酿成熟。 
  随着专项资金源源不断地调拨到位,一支支专项整治队伍被派赴一线,一项项群众性宣传活动被组织起来,一阵阵春风降临漳州古老的大地,吹进千家万户。新闻媒体推出的创卫栏目“聚焦创卫”、“创卫带来新变化”、“创卫天天看”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创卫公益广告出现在城市街头,一张张宣传单分发到群众手中,群众的创卫热情被掀动起来,爱国卫生月、周末卫生日、党员活动日、团员活动日、军民共建日,成了形式多样的创卫主题实践活动。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活动,使“天天创卫,人人创卫”成为全体市民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有力地推动群众**国卫生运动和“创卫”活动深入开展。 
  全市上下按照“加大力度、加强管理、加倍维护、提升形象”的总体思路和“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落实到位”的具体要求,积极从建立工作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城管力度、运用活动载体、强化督导考评等方面入手,严格对照标准,突出工作重点,突破问题难点,扎实抓好“拆、清、建、绿、洁、亮、整、责”等八篇文章,迅速使漳州城市变亮变美。 
  市容市貌大变化。改善和保持市容环境卫生,是创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漳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创建为民、便民的总体要求,抓好薄弱环节的综合整治,着力打造宜居城市。突出抓好宣传带动,印发10万多份《关于开展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的通告》进村入户,做好市民的思想工作,取得广大群众密切配合。按照“抓住时机,思想不松,干劲不减,标准不降,整治不停”的原则,按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抓好市容环境整治:结合拆除违章搭盖(建筑)大行动,对主干道两侧不符合市容标准的23家单位进行美化、亮化改造,拆楼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采取堵疏结合的方法,与整治农副产品市场和规范夜间大排档集中经营点同步实施,整治马路市场和占道夜间大排档顽症,引摊入店、引摊入市,市区夜间占道、露天经营的大排档全部进入6个定点区域进行规范经营。整合市区执法力量,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方式,联合开展建筑工地运输车辆“滴、撒、漏”专项整治,先后核准办理运载建筑垃圾车辆450辆,纠正违规500多车次,建筑工地全部实施规范围墙作业、净车出场、文明施工和运输车辆持证行驶。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优先聘请一批低保户、下岗人员、社会闲散人员、残疾人、优抚对象为管理员,上街进行管理和劝导。加大违章广告查纠力度,三年来共依法拆除违章设置和影响市容观瞻的小灯箱、小牌匾、布条广告等6800多个(条);不断提升广告档次,完成胜利路、南昌路、延安北路广告牌匾更新和新华西路段灯箱一条街设置,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规范化广告群。
    食品卫生管理日益规范。加大了食品经营单位特别是小饮食店的监督检查力度,监督覆盖率达100%,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小饮食店的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从59%提高到90%。城区生猪、肉牛定点屠宰率分别达93%和97%,基本实现无注水肉和病畜肉上市目标。市区4692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共20090人的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91.4%,“五病”调离率100%,四年年均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90.45%、餐具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71.0%,食物中毒事件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市无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食源性疾病发生。
    城中村卫生整治初见成效。陈年垃圾不见了,道路硬化了,旱厕和水沟改造了。去年以来共投入2600多万元,对城中村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先后完成39个改水工程,拆除违章搭盖、违章建筑35万多平方米,清运陈年垃圾4万多吨,清理乱堆放2万多处,新建和改建公厕58座,硬化村道55条,改造水沟54公里,清理池塘79个,新建垃圾箱(屋、围)762个,增设果皮箱895个,建立村级卫生清扫保洁队伍50多支,清扫保洁人员460多名,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脏、乱、差”现象迅速得到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几年间,日产10万吨、投资1.98亿元的东区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相继建成;日处理能力400吨、投资9000万元的“联合国示范工程”的九龙岭垃圾处理场运营成功;投资700万元的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依托垃圾处理厂投入使用;投资600万元引进新型设备,高标准建成一系列标准公厕和垃圾中转站;投资6000万元的内林引水工程竣工,初步解决了浦头港及九十九道湾河道生态用水需要;投资2亿元的市区内河和三湘江清淤工作,减少了非工业污染对内河水质的污染负荷。
    一项项大手笔的政府民心工程,使漳州人的生活渐渐走向完美。
    当我们细心品味城市生活中的点滴变化,每个漳州人都认同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仅仅是为那块牌子,更重要的通过创卫活动,为老百姓多办点实事,真正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每个漳州人也都感受到,在全市上下倾力打造海西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的进程中,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正在深入人心。⊙胡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