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将军——武功将军曾大猷、钦州参将曾振
平和曾氏家庙“雍睦堂”,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九峰镇,是平和曾氏之大宗。厅堂上历来均有悬挂部分宗贤牌匾以示褒扬,其中“威震南疆”匾额是褒扬平和九峰曾氏十二世武功将军(从二品)曾大猷贤裔。
据《武城曾氏族谱》(平和重修)记载:曾大猷初授漳浦营把总,单刀拒敌,斩获贼首数颗,夜设奇计,保安生灵。叨蒙乾隆帝恩褒,此人可嘉。特调来京引见,赏戴花翎,以守备(正五品)补用,奉命随经略大学士傅恒公(乾隆帝的小舅子)前往云南征剿缅匪。曾大猷在军前,赞商机宜,建立奇功,功加武功将军衔(从二品),朝廷特赐“威震南疆”巨匾以示褒奖。后人有对联颂武功将军曾大猷:“金浦保城池善用单刀功追赴会,古田平缅甸前驱万马志切焚舟”。
清嘉庆11年由李维钰、官献瑶主编的《漳州府志》人物卷中也有关于曾大猷单刀拒敌、守城御匪,赴京受乾隆帝恩褒,被赏戴花翎,赴云南征剿缅匪的记载。《武城曾氏族谱》一书收录的《十二世曾大猷公传记》源于《漳州府志》的记载。其初任武官,守城御匪的事迹在《漳浦县志》也有简要的记载。
清道光13年版的《平和县志》卷五封荫志中记载曾大猷其父曾健、祖父曾元远均受到朝廷推恩赠封为武义大夫(正三品)的情况。
清朝根据起居注及内阁、军机处所存上谕﹑臣工本章等原始档案编纂的《清实录 乾隆朝实录》记载曾大猷在云南征剿缅匪中,认真履职,在其病逝于军营中后,乾隆帝觉得很可惜,并要求绿营其他将士须向其学习,否则严加惩罚等史实。原文记载:“守备曾大猷在军营办事,颇属奋勉”、“兹闻曾大猷在军营病故,殊觉可悯。”、“俾众人知绿营将弁中,果有此等实心出力之员,朕必格外施恩,优加赏恤,以劝戎行。其或怯懦无能,不堪驱策,亦必严加惩创。”
曾母杨太君是武功将军曾大猷的原配、钦州参将曾振的亲生母亲。《皇清诰封太淑人、例封夫人,六十五龄节慈曾母杨太君墓志铭》石刻拓片全文也张挂于平和曾氏家庙“雍睦堂”内。内容主要体现了曾大猷、曾振父子的军戎生涯,赴京受乾隆帝恩褒,云南征剿缅匪,受朝廷优加赏恤,曾母杨太君德行俱佳、教导有方等。该石碑文物共2片4面,碑首龙凤图案栩栩如生,文字雕刻十分精细,碑文的楷书方润整齐。由卸前侍卫、福建陆路提督中军参将、署福协副将加三级、世袭骑都尉苏勒芳阿顿首拜篆额;由赐进士出身、钦点内阁中书加一级曾宝光顿首拜撰文。该文物1995年出土,现存放于平和县文物保护部门。
曾振,字德之,号凤山。年十八以父大猷荫生,从内阁大学士蔡葛山公(蔡新)入京赴部引见,授千总职。历任福建连江营、陆路提标前营、台湾镇标中营、漳州府镇标中营、陆路提督标中营、广东钦州中营,累升守备(正五品)、都司(正四品)、游击(即游击将军的简称,从三品)、参将(正三品)。
清道光13年版的《平和县志》卷六封荫志中记载曾振担任守备(正五品)、游击(从三品)职务时,大清朝廷推恩赠封其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胞叔父母的朝廷文书,归纳为“光禄三世,荣入旁支”八个字。即:(嘉庆四年四月初八日,公之胞叔父封武德骑尉,胞叔母封宜人;嘉庆十四年正月初一日,公之曾祖父、祖父各赠武翼都尉,曾祖母、祖母各赠淑人;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初一日父赠武翼都尉,母封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