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漳州新闻 > 正文

情暖灾区五保户 --漳州市1号台风灾后重建系列报道

作者:佚名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07-04-23
编辑:李润南 点击数: 字号:
  台风、暴雨接连袭击了漳州,肆虐的洪水冲垮了家园。灾害无情,人间有爱。一股股爱心的涓涓细流不断涌向灾区,温暖着灾区人民的心。

  灾情牵动万人心

  大灾过后,不论在漳的本地人、外乡人,还是外出的家乡人,甚至只是路过漳州的客人也心系着漳州。香港同胞陈顺财,暑假带两个女儿来福建旅游,7月18日抵达漳州。从《闽南日报》图文并茂的灾情报道中了解到漳州受灾严重,他当即慷慨解囊,向漳州灾区捐款人民币10万元。

  不少离退休老人,虽已年逾古稀,仍心系社会。平和小溪退休老干部罗葡萄,从电视上看到灾情,当即拿了100元主动送到县民政局。三明的退休老干部郑春霖,回漳州老家养老,听闻漳州受灾,赶忙掏出300元。他们表示,社会关心老人,老人没法去抢险救灾,只能力所能及做一点奉献。

  驻漳部队、武警部队官兵抗灾当先锋,重建献真情。他们积极投身灾后重建,到重灾区帮助清理废墟,还向我市灾区捐款125万元,大米2000公斤,面粉1000公斤,食用油30桶,全力以赴支持灾后恢复生产。

  还有一些好心人,我们至今仍不知道他们的具体身份。“新加坡梁雯金女士捐赠2000元”,在长泰县民政局,记者看到这样特殊而简单的记录。负责人告诉记者,在8月5日的长泰县赈灾义演晚会上,梁女士当场捐赠了2000元,她只表示自己来自新加坡,“可能梁女士是回长泰老家探亲,碰巧遇上赈灾晚会。”大家这么猜测着。

  爱心没有界限

  关爱没有界限,没有距离,闻悉家乡受灾,印尼锡江漳州慈善基金会、印尼锡江崇本堂汤氏基金会致电慰问,并向长泰灾区捐款5万元,托付县侨联工作人员把赈灾款转交给受灾乡亲。还有香港漳州同乡总会、泰国福建同乡会等,纷纷表达了他们殷殷的桑梓情怀。

  一些只是听闻漳州受灾的外地人也牵挂着漳州。来自新疆玛纳斯县琼州户镇吕家村杨国汉先生给长泰灾区汇来了1000元现金。这位杨先生并不是漳州人,只因为漳州有干部在玛纳斯县援疆时曾与他相识。这次听闻漳州受灾严重了,他就汇来了1000元。

  不尽相同的数字累计,表达的却是同样的心声。记者还了解到有这样一笔特殊的款项,来自一个已经离开我们的女生———戴娴。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都不会陌生。2003年5月,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她,收到了社会各界27.6万元的捐赠,顺利作了骨髓移植手术。虽然,戴娴最后没能留在我们身边,但社会的关爱却感动了他们全家。这次了解到家乡许多地方受灾严重,虽然经济不是很宽裕,戴娴的父亲还是亲自把600元现金送到了县民政局。他在捐款登记上写下了“爱娴”的字眼并以女儿的名义捐款,他相信这也是女儿的心愿,同时,也感谢社会各界曾经对戴娴的关爱。

  就这么100元、2万元、50元、30万元……累计成了8000多万元的惊人数字。

  情暖灾区五保户

  在灾区采访时,记者时刻被浓浓的深情包围着。在平和县五寨寨河村五保户家中,白墙上的一句句对联格外显眼。“老有所依社会情,暮有所为人生路”“老来有所依有所养,全仗政府好政策”……充满了村民对党、对政府、对社会各界的感激之情。村民说,这些对联都是村里的人自己想,自己写的。“住新屋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啊!没有大家的关爱支持,哪有今天的房子。”74岁的五保户庄英凤老人感激地说。五寨埔坪村五保户林芒老人今年已75岁高龄。9月26日,抱着社会捐赠的新毯子兴奋地走进新屋,有点耳背的她只是不断重复地对记者说:“这房子、被子、床、桌子都是大家给的,房子很好。政府很好!党很好!社会很好!”

在诏安太平镇大布重建点,不少低保户高兴地拉着记者说,他们以前是住平房旧屋,只有破旧的家具,都没什么电器。现在可好了!原来他们65户低保户不仅住上了新屋,连屋里的彩电、家具等设施都一应俱全。“这都是‘闽粤第一城’董事长陈金财捐款购买来的。”有村民兴奋地说。

  各界合力支持重建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各界的支持帮助下,灾后的新房一栋栋建了起来。在平和县霞寨镇高山村灾后重建点忙碌的村民黄炎生激动地说,“多亏了蜜柚营销大户的倾力帮扶,为我垫资建家园。不然我做梦都不敢想这么快就可以建新房!”记者了解到,该镇周振宇、周运生、周和生等5个蜜柚营销大户了解灾情后,结合该镇家家户户都种植蜜柚的情况,为重建户提供了约45万元的蜜柚预购款,为68户重建户解了燃眉之急。在原南胜糖厂的安置点,灾民胡水桃老人也说,“我们现在基建用电是旁边蜜柚收购点的老板免费提供的,太感激他了。”

  “女儿在漳州开发区公司的老板借给了我们2万元,儿媳妇的同学借给了我们1.5万元,还有其他人3000元、5000元凑起来,还有不少人协助出力,我们才建起房子。”长泰县岩溪镇王圭前村新庵点叶德水这样告诉记者。在上蔡村大学重建点,村民指着正在作业的挖掘机对记者说,“每小时170元的费用是村里出的。”他还告诉记者,这里本来是田地,电力公司很快帮重建点架起了400米的电线路,解决用电需求,村委会还帮忙出钱。蔡金章村民还高兴地对记者说,“信用社还给了我1万元的贷款。”

  在许多重建点,由于道路改造涉及线路架线杆迁移,电信、移动、广电等部门在了解情况之后,非常配合,迅速对网络设施改造、迁移。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我市的金融、保险等部门也加大支持力度,截至9月10日,全市各家银行共向灾区提供贷款6亿多元,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及时向灾区赔付了5100万元。社会各界也踊跃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收到社会各界捐赠的棉被3000多床,衣物2.4万多件。⊙本报记者周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