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古镇九峰: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作者:☉黄水成 李嘉琳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8-03-16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福建媒体记者走进九峰镇积垒村寻访红色足迹 本报记者 范伟鸿 摄

阳光明媚,柚花飘香。

3月12日, 2017年度福建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初评会暨报纸副刊作品年赛复评会在平和县九峰镇落幕。评奖工作结束后,与会的记者们深入基层,与当地作家携手走进九峰镇黄田村、积垒村等地,实地感受名镇古风遗韵,追寻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

青山埋忠骨,沃土寄英魂。在九峰镇积垒村,记者们走进朱积垒故居和平和县第一党支部旧址,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教育。

斑驳的土墙,简易的桌凳,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珍藏记忆的实物,一段段真实动人的故事,红色画卷徐徐展开。“这里完整保存着朱积垒回家乡创立的农会会址,大门外还留有当年写下的‘穷人不打穷人 ’‘士兵不打士兵’等标语,正厅里还留有朱积垒生前的一张相片。”积垒村村委会主任朱雄彪介绍说。

还原的场景,定格了一个红色的故事:朱积垒是漳州平和人,平和暴动总指挥,早期闽南党组织领导人之一。1928年3月8日,朱积垒领导了八闽大地著名的“平和暴动”,打响了福建农民自动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枪”,使福建的国民革命走上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新阶段。”

在平和县第一党支部旧址,记者们坐在长条木板凳上,面对墙上张挂的党旗,聆听积垒村村主任的讲述,眼前仿佛打开了一部革命史书,走入了那段尘封的峥嵘岁月,记者们细细感受和了解那段光辉的历史。“我们在这里接受了一次很好的洗礼,革命先烈英勇战斗的精神实在可贵,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大力弘扬”,省记协副秘书长俞增辉感慨地说。

如今,朱积垒已经成为九峰镇乃至平和县弘扬爱国爱乡、艰苦奋斗的一面旗帜,九峰镇积极修缮朱积垒故居和平和县第一党支部旧址,使之成为省内外远近闻名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让许许多多的干部群众和学生接受了革命教育。

感受勤廉文化

平和县九峰镇历史久远、人文荟萃、富于古韵。1518年,心学大师王阳明在此建置平和县,距今500周年,是漳州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九峰镇黄田村是省首批传统古村落,保存有七座土楼及十一座家庙,以此为核心的传统建筑群集中连片且类型丰富,是福建省少见的现存集风水布局、传统建筑以及建筑细部协调统一的村庄。

廉政公祠聚顺堂、咏春楼、龙见楼……每一座宗祠都是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座土楼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面山秀出文峰锐,襟水环流玉带宽”,久负盛名的曾氏宗祠“聚顺堂”门联勾勒出黄田村的主体地理布局。走进平和县九峰镇黄田村,踩着干净光滑的鹅卵石巷道,抚摸着斑驳的楼墙和保护完好的青砖,记者们现场感受着悠久历史的瞬间穿越。

“廉政公祠记载的主人公曾萼的故事广为流传,他生前历任恩平等五县知县、罗定等四州知府(今广东省惠州、潮州、佛山一带),为官清正廉明,政绩显赫,被乾隆敕封为‘廉政公’‘奉政大夫’。”九峰镇黄田村党支部书记曾凤荣道出了盘活祖厝宗祠资源、建设廉政教育基地的缘由。

近年来,九峰镇立足黄田村村里实际,坚持以古鉴今,利用黄田村历史上的清官廉吏和勤政廉洁的人物事迹开展廉政教育,把聚顺堂等11座家庙打造成为家风家训馆,吸引了周边县乡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

“古为今用,以史为鉴,古代先贤清廉为官的精神非常值得现代人学习,黄田村把曾萼宗祠修缮开放成为廉政公祠,可以使更多的后人得到教育,很有意义。”省记协副刊工委副主任、《福建日报》理论文艺部主任黄燕说。

廉政公祠的修缮和对外开放,不仅使外来参观学习的人受益匪浅,更促进了本地乡风乡情有益转变,古村由此焕发新颜。今后,黄田村将结合古村落的特点,延续文脉,进一步实施土楼修葺保护、环境卫生整治、公园景观打造、保护和传承优秀家训家风,把黄田村打造成为古村落文化旅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