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 正文

记忆中的年味

作者:许少梅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8-02-14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偶尔听到身边的人在叹息:一年又过了,又多了一些白头发,又长了一岁了,老了。话语中不无伤感,也就分外留恋儿时过年的浓郁年味。在那个物质短缺的年代,那年却过得红红火火。过年成为我们这些孩子奢侈的企盼。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开始激动了,掰着指头“倒计时”,想象着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好礼物,有什么新衣服,特别是可以得到多少的压岁钱等等,整个生活处处阳光的样子。最难忘的是除夕在乡下外婆家吃团圆饭,热闹非凡。到了除夕那天下午2点多女人们就开始张罗饭菜。外婆和妈妈将早几天前弄好的咸水鸡鸭和自做的香肠及各式各样的油炸品及卤制品切片、切块摆盘。大人忙活着,小孩子们也不清闲,个个激动得打扮自己,用上平时难得一用的香皂,将全身洗得香喷喷的,换上大人准备好的新衣服,早早地等在大人旁边准备吃年饭,不时顺手先捞到几个美食解解馋。吃年夜饭时,全家人满满地围在八仙桌或圆桌前,桌下放着一个燃烧着炭火的小炉。围着炉子吃年饭,这是闽南人的习惯,称之为“围炉” ,企望来年红红火火。桌上必须有十二道菜,意味圆圆满满,除了鸡鸭肉外,还有另几盘菜是必备的:“红烧鱼”,希望年年有余;鱿鱼炒韭菜,其意是全家长长久久、越吃越恩爱;桌角放着两个橘子和一碗发糕,意思是吉祥如意、年年高步步发等,把一餐饭吃得文化味十足。席位也是很有讲究的,好位置要留给辈分最高的长辈,鸡肉鸭肉要有头有尾地装盘摆放,还要把头对着这位长辈,表示对其尊重和孝顺。在吃饭期间还要每个人都站立一次再坐下,希望我们会快快长高,也希望一切会年年高、年年好。年夜饭开始了,外婆举杯为大家祝福,为大家祈祷来年的丰收和如意。在这特殊的日子,小孩子们也可以被允许喝点酒,我们同样一个个举杯为外婆和家人祝福,全家沉浸于快乐、幸福中。年夜饭一般要吃一两个小时,或许会更长,这跟平时风卷残云般的快速吃饭截然不同,显示出难得的悠闲和惬意。而我们这些孩子们却有点坐不住,希望这年夜饭早早就结束了,可以早点拿到大人们的红包,然后与其他小朋友们玩。

因为爸爸妈妈有一份工作,那时我的红包袋里,总是比乡下的小朋友们丰厚。于是,怀里揣着比别人多几块钱的压岁钱,有种大款般的感觉,足足可以让我跟他们炫耀许久。那些挺挺的新纸钞,总让我一年半载舍不得花。年饭暂告结束,大人们开始放鞭炮了,此时也是我们小孩子们忙碌的时候,听到哪一边鞭炮声响,我们就像一支自发的整齐有序的部队开向哪里捡鞭炮,那炮声未停、浓烟还在弥漫,这些孩儿兵们就已义无反顾地冲向“战场”。希望早一步到位能多获得一些“战利品”——未开花的鞭炮。就这样一家又一家地追,一家又一家地跑,直到折腾我们到深夜,可是我们还余兴未了,也不会觉得累,更不想回家,游荡在土楼的埕里和各家各户的门外,希望这时间永远停留在此刻。

现在的年确实丰富多彩,满街的鱼、虾、肉、蛋,满超市的南胜麻枣、小溪枕头饼、山格姑娘肉等伴手礼,还有过年要用的各种肉制品、酒水、饮料、水果等,无不勾起主妇们购买的欲望,忍不住装上满满的几箩筐。把家里里外外、彻彻底底打扫得干干净净,摆上采购回来的年货,即使不吃也摆上,总感觉这才是过年。好让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来拜年时一起品尝,或是在一年一度的春晚观看时可以边看电视,边悠闲品茶尝点,这或许是对劳累一整年的人最美的犒赏。

回想起小时候的过年,才感觉到在现在紧张的工作中和多元化的经济潮流里亲情的珍贵,人们似乎把浓浓的真情蕴藏得更严密了,可时间无法再挽回些什么。唯一还不会忘记的是给远在外地工作的家人打个电话,询问什么时候放假?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得多穿件衣服等。此时此刻,这淡淡的问候仿佛渗透着浓浓的亲情,似乎给这冰冷的冬天多了一丝暖意。也才明白,更多的时候,过年只是为国人多找了一个让潜伏在心中的那份亲情和关爱找个碰撞燃烧的台阶和机会。也许这才是中国人过年的真正意义,是不论距离和时间的长短,也永远不会改变的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和中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