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 正文

纪念胡宏同志诞辰100周年:始终为了福建的改革开放大业

来源:漳州新闻网 时间:2018-02-09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回望福建40年改革开放历史,追忆和缅怀这一辉煌进程中的点点滴滴,总有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让人永远铭记,令人感怀景仰,催人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优秀政治工作者,原中共福建省委常务书记(正省级)、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顾问委员会主任——胡宏同志,就是这当中突出的一位。

1918年2月,胡宏出生于重庆市。1935年赴上海读大学后,积极参加革命进步活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他毅然投笔从戎,从上海奔赴陕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9月,经齐云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长达70年的革命道路。

革命战争时期,胡宏先后在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等省积极从事党领导的各项工作,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全过程,曾经三次北上,三次南下。1940年在黄克诚同志领导下,随部队从太行山出发奔赴苏北抗日前线;1942年参加并领导了张集区反扫荡斗争;1945年曾率领部队在浙江天目山一带与国民党军开展游击战;1946年在许世友、聂凤智同志等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重点进攻解放区的阴谋;1948年跟随粟裕同志南下,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此间,胡宏长期担任地方党政和武装组织的领导职务,积极组织民众支援前方作战,关心战士,抚爱百姓,为夺取革命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胡宏长期在江苏省工作。他坚决服从党的决定,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哪里艰难就到哪里,先后于危难之际两进徐州、一进扬州,为江苏的革命和建设贡献了青春和热血,曾多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和称赞。“文化大革命”期间,胡宏受到冲击与迫害,他依然信念坚定,坚持真理,胸怀坦荡,后在毛主席的关心下恢复了工作。粉碎“四人帮”后,胡宏坚决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改革开放早期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7月,时任江苏省委常务书记(正省级)的胡宏,再次遵照中央的安排只身南下,与福建党组织和人民一道,勠力同心开启了福建改革开放的辉煌篇章。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大潮风起云涌。中央确定福建为改革开放先行省份,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为了加强福建领导班子建设,中央委派经验丰富、思想解放、勇于改革的胡宏赴闽,协助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同志,主持省委日常工作。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胡宏的信任,也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福建改革开放事业的高度重视。

胡宏任福建省委常务书记后,发挥他实事求是的一贯作风,一方面广泛阅读有关材料,拜访党政军老同志,会谈各地各部门有关干部,尽快熟悉省情;一方面走遍八闽山山水水,深入基层调研,倾听群众呼声和建议。他既以领导者,又以实践者的身份,排除各种阻力,满腔热情、不遗余力地推动改革开放,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他全力支持项南和福建省委提出的“大念‘山海经’,建设八个基地”战略,多次到地方督查落实中央和省委政策,现场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听民声、纳民意、办民事。

1982年9月召开了党的十二大,胡宏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他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大精神,进一步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全面推行合同制,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计划,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社队企业。他多次强调,要在念好“山海经”的同时,还要念好“生意经”。他率先垂范,带头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福州市东街口百货商店是胡宏的联系点,在他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东街口百货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并在全国商业系统率先成为上市公司。洪山镇是胡宏挂钩的乡镇,在他的大力帮助和扶持下,洪山镇成为全国的明星乡镇。

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直接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兴起。福建沿海一些乡镇,逐渐发展起以“三来一补”为主要形式的民间小企业、小作坊,繁荣了当地的经济,也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胡宏对此十分重视。早在江苏工作时,他就积极倡导发展乡镇企业。为了进一步推动福建乡镇企业发展,他利用原先在江苏的工作关系,和项南一起率福建学习考察团到江苏学习取经,并邀请江苏方面来福建传经送宝,研究解决自身发展问题。1984年8月,福建省委开会专题研究乡镇企业工作。胡宏认为,要结合福建的自身特点和广泛联系港台侨的优势,把发展乡镇企业列为振兴本省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他多次下闽南、到漳、泉等地市解剖“麻雀”,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在胡宏的推动下,福建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第一家乡镇企业进出口公司。在此前后,省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大力扶持发展乡镇企业的法规和优惠措施,并先后在晋江陈棣镇、长乐金峰镇、莆田江口镇等地召开现场会议,使“乡镇企业打头阵”的方针在全省逐步落实,推动福建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胡宏常常说,福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沿海一带的乡镇企业有大量的侨资注入,发展速度可以更快。这既是鼓励也是要求。至1991年,福建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累计达到1378亿元,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44%,已经超过了全省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预期。至今,福建的许多老企业家还念念不忘,动情地说,“我们多亏了项南、胡宏,才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两位老人家是掘井人、植树人啊!”言语之中充满了对胡宏等老同志的感激和怀念。

在经济社会改革全面推进的同时,胡宏也非常重视人事、机构等改革,并亲自主管这两项工作。1982年8月,省委常委会决定,省委人事安排小组由胡宏等15人组成。同时成立省委机构改革小组,由胡宏等12人组成,省编委为其办事机构。胡宏认为,地市两级机构改革,宜早不宜迟,宜前不宜后,要充分认识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着积极稳妥的方针,克服官僚主义,从需要出发,“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调整后的领导干部一定要精干,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向;新班子既要能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又要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胡宏身体力行贯彻党的干部人事政策,对于“三种人”(指在“文革”中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和打砸抢分子)的核查,态度坚决;对“第三梯队”干部的考察,热情果毅。在胡宏的主持下,福建省、地机构改革积极稳妥地展开,充分贯彻了公道正派、光明正大、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原则,为实现福建走在“四化”建设前头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干部条件。

继续拨乱反正和落实地下党政策也是胡宏来福建不久主抓的工作之一。1981年11月,福建省委成立了处理地下党历史遗留问题办公室。翌年7月,胡宏来闽任常务书记后,由他和另两位同志领导这项十分复杂棘手的工作。胡宏本着对党极端负责任的态度,饱含着对党和老干部的深厚感情,以党和国家事业为重,实事求是开展工作,妥善解决每一个问题。许多历史案件的纠错与平反,都凝聚着胡宏的昼夜心血。1986年3月,福建地下党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两万余人获得彻底平反,不仅极大地振奋了人心,也为福建改革开放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