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汪冠玉:坚守传统技艺的乡村“老刀客”

作者:林小良 蔡艺荣 李嘉琳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7-07-12
编辑:杨翠芳 点击数: 字号:

学艺术的人,都会向往大城市的艺术殿堂去深造,但是在平和县芦溪镇却有一位“老刀客”却一反常人之举,扎根在乡村的沃土,坚守传统技艺十几年。

近日,记者来到了这位“老刀客”汪冠玉的工作室。说是工作室其实就是不到30平方的职工宿舍。桌上几尊精致典雅的佛雕特别引人注意,丰富生动的表情,活灵活现的动作,让人不禁感叹雕刻手艺的精湛。67岁的汪冠玉戴着老花镜,正在一小块梨花木上雕刻着梅花。汪冠玉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雕刻、画画。年轻时经常参与各种艺术展,后来由于时代大背景和生计的原因就放弃了雕刻之路。直到2004年一个机遇让他再次接触到雕刻。

【汪冠玉:到了04年的时候,有一个做古董拿一个旧的竹筒,叫我刻一个笔阁,就是以前我们写毛笔这样靠着刻那个虎溪三笑,做古董的拿去卖,卖出去了。我都很高兴他也很高兴。】

第一个作品获得了肯定,这也让他定下心来专注从事雕刻这个行业。汪冠玉的子女都在县城工作,为了能获得更好的创作环境他自己搬回农村住。为争取更多的创作时间,他把维系生活400多棵柚子卖掉。一个人在小乡村专研起雕刻。

【汪冠玉:(雕刻您是跟谁学的)自学的。(有没有去找老师学)没有,因为我画画是有读中国诗画函授大学读到毕业,我的老师就是书本以前做木匠的时候也是靠着书本,雕刻和画画都是靠书本】

平和县芦溪镇处于闽粤两省以及永定、南靖、平和三县交界处,文化底蕴丰厚,林木资源丰富,叶蜡石远近闻名。作为地道的芦溪人,汪冠玉时常上山、进村,搜罗木头、竹根以及叶蜡石作为创作素材。汪冠玉还为自己量身定制独具一格的雕刻刀具、无刷雕刻机。通过不断的摸索学习,汪冠玉越来越感受到传统技法的魅力。

【汪冠玉:老刀法就是我们传统,老祖宗总结出来的比较精炼,比较纯粹的东西的刀法,因为它线条比较好,又简单又有综合代表性的,现在的刀法就比较现实,比较复杂一点,是这样。】

在小乡村闭关,汪冠玉陶醉在自己的雕刻世界。

【汪冠玉:因为你雕刻的时候就比较紧张又是一种苦力活,但是你雕成功的时候,自己欣赏起来这个心情非常放松很愉快是这样。】

扎根在乡村的沃土里,近几年,汪冠玉雕刻作品题材越来越丰富,他的老式刀法雕刻逐渐小有名气,被吸纳为漳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漳州市根雕艺术协会会员。很多广东、漳州的客户慕名而来,漳台根木雕艺术精品展、金门陶艺书法篆刻展等展会也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汪冠玉:这两次重新展览出来我心情非常开心,也是一种鞭策鼓励,对我画画写字更加有信心,以后还是要继续努力】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机械的应用,传统手工雕刻逐渐被人淡忘。汪冠玉说,现在已经很少是纯手工了。流水线上机械生产的雕刻作品代替了传统手工艺人的精雕细琢,缺少了传统雕刻那种匠心独具的艺术创造力。

【汪冠玉:有我的思想,还有我的技术在那边。机器雕的都是机雕。每一尊的人物也好,动物也好,山上都是差不多机雕来说,比较死板。因为人工雕的可以变化,衣服的折纹还有面孔。】

雕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不但要有雕刻的技术,还要有美术、文学等艺术修养。入门较难,这种传统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境地。

【汪冠玉:现在年轻人没有赚钱的,学校出来就是要赚钱,刚学这个东西肯定还不会赚钱,所以学的人比较少。】

为让这门传统技艺后继有人,汪冠玉还说服了芦溪中学校长让他不定时为学生们讲授雕刻的知识。

【汪冠玉:这是好几代人传下来的艺术的结晶,他的经验结晶,所以我们都要继承传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