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平和专线】弘扬苏区精神 建设富美平和

作者:平和广电新闻中心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7-06-27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新型工业立县 现代农业兴县 生态旅游活县

传承红色基因 平和砥砺前行

盛夏时节,走进革命老区平和长乐乡,青山延绵,苍松滴翠。集镇上一排排崭新的现代楼房拔地而起,沿溪两岸,一条石砌成的千米大堤向前延伸,大榕树下,老人们悠闲地聊起家常,孩子们追蜻蜓、捉蝴蝶,眼前是一幕幕富足而祥和的景象。

长乐乡大院旁,在一排高大的英雄花树的掩映下,平和暴动纪念馆显得庄严肃穆。展馆内大刀、长矛、火铳、海螺等一些当年革命的老物件陈列两旁,暴动总指挥朱积垒雕像居大堂中央。当年这座被称之为下书斋的罗氏宗祠内,以朱积垒、陈彩芹、罗育才等为首的革命志士,正在悄然酝酿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1928年3月8日,以中共平和临时县委书记朱积垒为平和暴动总指挥,响应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号召,率领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一千多名长乐乡农民,分十个大队,拿起步枪、马枪、大刀、长矛,联络永定、德平、大埔三县农军,举行武装暴动,攻占平和县城九峰镇,打响了福建农民武装斗争第一枪。

平和暴动烈士纪念碑。日前,平和组织相关部门的党员干部来到平和暴动烈士纪念碑前,敬献花篮,缅怀先烈,举行了一场以《牢记誓言,不忘初心——在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的专题课活动。

正是当时无数的革命先烈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富足、安宁的生活。从1949年9月17日解放至今,平和人民在党的阳光照耀下,唱响主旋律,一心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昂首阔步奔小康,百业兴旺,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特别是近年来,平和县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开展“三个年一战役十竞赛”“三抓三比、十项竞赛”等活动为抓手,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动力,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6年,全县完成GDP 195.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9.62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7.71亿元,地方级公共财政收入5.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5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27元。平和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是为了纪念1935 年7 月1 日,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团和独立第九团在三平寺胜利会师而建的。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于1986 年10 月奠基,1988 年11 月19 日落成,占地约2000 平方米,纪念馆内有珍贵的革命斗争历史照片,展柜里陈列着不少革命文物。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从建成开始,就成为平和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革命历史传统教育阵地,2007 年11 月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

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主线

坚持新型工业立县战略

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从高处着眼,坚持实施平和工业园区、西蝉木业产业园区、科技产业园区、文峰工业区、大坂洋工业区“一区多园”战略布局,工业发展格局初具规模,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建材、食品工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生态木业等产业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截至2016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2亿元。三产结构更加优化,结构比为28.6:32.2:39.2。

当前,平和正在加快落实“十三五”规划,加快组织实施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两大行动计划,落实促进工业创新转型发展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融资金、拓市场、增效益。与此同时,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产业规划,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推动转型升级;有效整合发展平台,科学配置生产要素,完善产业规划与产业配套,促进工业区扩区提高档次,构建“一区多园”格局;壮大主导产业,依托上好佳食品、西蝉木业等一批骨干企业,促进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软包装、生态木业等主导产业集群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培育新兴产业,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引进智能制造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企业技改;发挥县域资源禀赋优势,打造木制家具、新材料、玻纤等新兴产业,全面做大做强新型工业。

2017 年3 月24 日,全省首家“红军党校”在“八闽第一枪”的革命圣地平和县长乐乡揭牌成立,为平和乃至漳州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活动提供一个新平台。图为坐落在平和暴动纪念馆大院内的“红军党校”,成立当天,平和组织部门举办2017 年第一期科级班学员培训班。

始终抓住惠民利民民生大计

坚持现代农业兴县战略

多年来,平和始终围绕保障民生这一主题,强基固本,建设美好家园,推进社会民生事业持续发展。金融、教育、医疗卫生、水利、交通、能源、通讯等国计民生的基础问题逐年改善。截至2016年,平和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成为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县”“初中教育教学达标县”;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全县拥有中小型水库60座,电站164座、装机容量达13.3万千瓦,建设防洪堤46.77公里,中小流域治理走在全省前列;全县拥有公路通车里程2305.1公里,公路密度0.99公里/平方公里,实现全县村村通水泥路。全县县域内共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1座,总容量79.805万千伏安;县域并网水电站151座,装机容量10.46万千瓦。电信、移动、广播电视实现全域覆盖。

农业是基础命脉,通过坚持实施农业兴县战略,平和从传统农业大县实现到现代农业强县的转变,201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03.6亿元。多年来,平和一直积极探索惠民富农、加快脱贫致富的现代特色产业之路,农业产业化走在全省前列,拥有蜜柚、茶叶、香蕉、蔬菜、青枣等绿色品牌,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琯溪蜜柚之乡”“中国白芽奇兰之乡”和“中国坂仔香蕉之乡”。其中平和琯溪蜜柚种植面积达65万亩,产量达120万吨,产值46亿元,创下了全国柚类种植面积、品牌、产量、产值、市场份额、出口量等六项全国第一,品牌评估价值达27.47亿元。白芽奇兰茶是平和县传统名茶,也是平和又一富农主打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平和全县种植面积已达12.5万亩,茶农1万多人,涉茶人员10万人以上,年产成品茶1.2万吨,产值超过20亿元,年出口380吨。品牌评估价值达24.86亿元。

平和县长乐乡古榕公园,公园内凉亭、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古榕树下新立的“送郞当红军”成为新景致。

始终抓住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

坚持生态旅游活县战略

当前,平和持续推进“百姓富·生态美”建设绿色生态平和这一目标,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施策,精准发力,力推绿色低碳发展破解经济发展难题,以企业改革和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互联网+”打造新型绿色经济,以文化旅游打造低碳经济,全面推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多年来,平和持续推进建设新平和这一主题,坚持走生态建设投入优先之路,坚持走绿色产业富民兴县之路,坚持走环境保护源头管控之路,坚持走富美平和城乡共建之路,开展绿色平和、家园整洁、富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等系列建设活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全县森林覆盖率70.68%,“国家级生态乡镇”实现全覆盖,荣获“国家级生态县”称号,涌现了三坪、高寨、寨河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富美乡村建设示范村。通过持续推进三平祖师文化园、林语堂文博园、环大芹山旅游度假区、高峰生态谷、绳武楼文化旅游综合开发、中国蜜柚博览园等旅游项目建设,以及对绳武楼、庄上大楼、南胜窑址、平和城隍庙、霞寨镇钟腾村、大溪镇庄上村、芦溪镇芦溪村、秀峰乡福塘村等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整合山水、宗教、文化、历史等旅游资源,成功塑造“三平寺”“林语堂”“琯溪蜜柚”三张漳州城市名片,有力助推生态旅游活县的向前发展。一大批旅游项目、品牌建设方兴未艾,乡村游、特色游异军突起,旅游人数保持年15%以上的增长。截至2016年,全县旅游总人数达227.02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21.31亿元。

持续推进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和“农村淘宝试点县”创优工作,电商发展如火如荼,村级淘宝服务站数量居全省第一,成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网上经济”成为平和新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前,平和人民更加坚定党的信念和理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力冲刺,坚定不移实施“新型工业立县、现代农业兴县、生态旅游活县”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平和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闲适新城区、旅游休闲度假区”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力打造“柚都茶乡生态平和、工兴贸旺活力平和、语堂故里闲适平和”,至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新型工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340亿元、年均增长15%。农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4.5%。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450万人次,年均增长15%以上,旅游总收入超过40亿元。平和正朝着“十三五”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始建于1926年的平和中山公园,因为承载着一段红色历史而显得更加厚重——1938年2 月14 日,由闽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300 多人由此踏上北上抗日的征途。图为中山公园平和暴动纪念碑。

“一区多园”工业走廊 初具规模

连日来,平和县山格镇持续推进移民创业园二期项目快速进展,建设方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全面加快“三通一平”等基础性工作,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投用,二期工程正在抓紧进行招投标,项目建设进展有序。

移民创业园是山格镇项目建设的一个窗口。当前,领峰食品、国润食品等一大批项目全力推进中。

山格镇是平和县“三镇一区”工业走廊重点乡镇,地理位置优越,承载着全县工业发展重担。近年来,平和为加快工业发展,在山格辖区内规划平和科技产业园,园区规划3000亩,成为平和工业走廊的重要一极。目前,平和科技产业园区已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127.6亿元。德建温泉大酒店、上好佳、科技孵化器等一大批上档次的超亿元大项目相继落户并加速推进,园区工业布局初具规模,2016年,全镇工业产值达26亿元。

平和科技产业园是平和加快工业战略布局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和坚持新型工业立县战略,以此筑牢全县基础经济命脉,在平和东部沿国道G355和沈海高速复线沿线的小溪、山格、文峰及黄井和西蝉等地打造“一区多园”工业走廊,工业发展格局初具规模,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建材、食品工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生态木业等产业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

位于大芹山麓的平和县国强乡是著名革命老区乡镇。目前,境内留下了靖和浦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宵岭兵工厂、陈天才旧居等众多珍贵的革命遗址。图为国强乡新建村红军驿道。

项目辐射 脱贫步伐加快

连日来,平和芦溪镇商业城一期项目持续推进,全面加快场地平整、绿化、亮化等相关收尾工作。

商业城是近年芦溪镇加快集镇建设一个重点项目,近年来,该镇通过环镇路、防洪堤、农贸市场改造等,结合绳武楼旅游开发,有力促进集镇建设加快发展,镇区环境焕然一新。

芦溪镇是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拥有三十多个红色革命老区基点村。多年来,平和一直以打造新芦溪,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而不懈努力。近年来,芦溪镇积极引进民间资本,打造芦溪旅游新热点,并通过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创新“景区带村”的旅游扶贫模式,发挥“旅游+”联动作用,通过景区创建和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贫困户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贫困群众通过旅游开发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2016年底芦溪镇共有144户475人实现脱贫。

不仅是芦溪,长乐、秀峰、九峰等地也轰轰烈烈开展精准扶贫攻坚活动。多年来,红色平和始终以民生为福祉,全面加快全县脱贫攻坚步伐,深化项目带动和辐射功能,把林下经济、旅游经济等产业与“养鸡生蛋”等各种形式脱贫攻坚相结合,推动全县各地项目蓬勃发展,有力促进平和脱贫步伐。

著名景区平和南胜太极峰,是当年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和红三团活动的根据地。景区保留了2 亿年前海底世界的原貌,山上巨石林立,景区有太极峰和闽粤边区特委遗址等十二个景点。当前,平和将18 平方公里的太极峰生态圈融入中共闽粤边区特委、红三团活动根据地等红色文化元素,打造成集爱国主义教育、旅游观光和休闲为一体的红色景区。

整治生态环境 助推经济发展

连日来,位于平和五寨乡侯门村的龙须洞冰臼群景区、富春生态农场、百亩百香果采摘园等乡村旅游项目有序推进,加快场地拓宽、绿化、亮化等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进度。

五寨乡侯门村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基点村,1934年10月,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林路在侯门石门村办起第一个苏区合作社。多年来,当地通过大力整治生态环境、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并结合精准扶贫攻坚工程,生态农庄、生态采摘园、寨河美丽乡村等一系列乡村旅游特色项目,解决侯门村等地13户贫困户的务工和收入问题,年户均可增收约2000元以上。

多年来,平和借助三平会师纪念馆、南胜太极峰、大芹山、九峰积垒村、长乐乡、太极村等全县各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以项目带动促开发,以旅游开发促发展,开发出多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推动平和旅游良性发展,加快平和苏区县前进的步伐。

发挥红色资源优势 “红土地”上谱新篇

平和是一块富有革命传奇色彩的“红土地”。留下了平和暴动纪念馆、平和暴动烈士纪念碑、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以及大芹山根据地纪念馆等一大批红色革命史迹,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红星照耀着苏区儿女奋勇前进。多年来,平和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传承和弘扬革命优秀传统,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努力推进老区建设和发展。

大力保护传承文化基因,弘扬红色文化。针对红色遗址、遗迹点多、面广、保护难等问题,通过开展红色文化资源“拉网式”摸底排查,建立较为完整的遗址目录,让后人勿忘历史、警醒未来。修葺一新的平和暴动纪念馆、三平红军会师纪念馆、大芹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列宁小学”遗址、陈天才旧居、农家村“红军洞”等革命遗址成为新时期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民众前来瞻仰。

创新宣传载体。开办“红军党校”,举办“红色讲堂”,让红色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校园,开展“弘扬长征精神、共建巩固国防”“弘扬红军魂·同筑中国梦”主题宣讲活动,“铭记八闽第一枪 传承万里长征志”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联合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举办“到人民中去”慰问苏区人民文艺演出;联合南靖、长汀、永定,举办“红土地·苏区情·柚乡梦”四县(区)书法精品联展。此起彼伏的宣传活动,让红色文化得以绵延传承下去,成为平和人的红色记忆。

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开展文艺采风、文学创作、“聚智献策促发展”苏区行专题调研等系列活动,创作出版《螺号声声》,编辑《红色平和》系列丛书,联合省广播影视集团拍摄《2016·福建苏区行》专题片,组织民间艺人创作客家红色山歌,赋予平和的红色文化新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沉淀形成具有平和特质的文化符号。

融合红色文化加快产业发展。编制《平和县红色旅游专项规划》《平和暴动文化园规划》,将18平方公里的太极峰生态圈融入中共闽粤边区特委、红三团活动根据地等红色文化元素,打造成集爱国主义教育、旅游观光和休闲为一体的红色景区。长乐等老区乡镇联合周边地区发展红色旅游联盟,借力发展红色文化扶贫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实现红土地的绿色崛起。今天,苏区儿女正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在红土地上再谱新篇章、再续新辉煌。

发展红色生态旅游 “福建井冈山”焕发光彩

近日,笔者来到了位于平和县长乐乡联三村的平和暴动纪念馆,院内四周环境修葺一新,广场右侧竖起平和暴动总指挥朱积垒雕像,大幅红色墙画格外醒目,今年3月揭牌成立的全省首家“红军党校”为纪念馆增添一处广大党员教育培训活动的新平台,红色基地焕发新光彩。

据悉,当年打响“八闽第一枪”的平和暴动总指挥部就设在纪念馆内。“平和暴动的火种一直没有熄灭。”平和暴动纪念馆讲解员罗燕军说:“当前,英雄的长乐儿女用自己的双手憧憬美好未来。”

走出纪念馆,来到与之相邻的古榕公园。凉亭、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古榕树下新立的“送郞当红军”成为新景致。老红军后代、退休干部罗明新常到这里与老友忆往昔,他高兴地说:“到这整洁一新的公园来休闲,忆苦思甜,让我们倍加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今天的新生活。”

如今,在长乐乡,平坦硬化的水泥路代替了以往泥泞的乡间小路;村道两旁,两三层高的崭新楼房拔地而起;小溪河边,条石砌成的千米大堤沿岸延伸……

联三村是老区基点村,近年来,村里发动群众上山种植蜜柚、合股投资成立兴星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外出村民返乡创业、与福建永荣集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等等,既解决了一大批困难群众的家庭收入问题,也解决了原来村财零收入问题。特困户罗江西说:“感觉干部就像当年的红军一样,是真心在帮助我们。”

在村民曾凡镇投资创办的倍安电子有限公司,20个工人忙着生产电子配件。行动不便的村民罗秋花在自己家门口找到工作:“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挣到钱。”而在兴星养殖专业合作社荷鳅塘养殖场里,泥鳅饲养员曾滨斌正给鳗鳅投食。

“上面种荷花,下面养鳗鳅,将打造‘荷鳅塘观光园’。”村支书罗理亮说,正准备利用本村水源充足的特点,发动群众多挖池塘加入项目建设。“种荷花,养鳅挖塘工程难度不大,还能很好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长乐乡党委、政府对联三村今后的发展信心满满,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发“红色生态旅游区”,打造富美幸福新长乐。